傅海潮
甲狀腺疾病在中年女性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目前臨床上部分甲狀腺疾病需要手術切除治療,其中麻醉方案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手術的療效及安全性。由于女性生理周期的存在,各種激素水平也存在周期性的變化,尤其中年女性往往處于圍絕經期,體內激素變化劇烈而缺乏穩(wěn)定性,這對全麻手術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據報道,芬太尼在麻醉手術中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但持續(xù)時間較短;舒芬太尼為芬太尼的一種化學衍生物,親脂性較強,起效快、鎮(zhèn)痛作用強烈且長效、安全性良好,其對患者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作用小于芬太尼,但也可能引發(fā)呼吸抑制、窒息現象等[1]。目前關于中年女性甲狀腺切除術中的麻醉方案尚未有明確定論,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比分析舒芬太尼與芬太尼在中年女性患者甲狀腺手術術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中年女性甲狀腺手術的麻醉方案選擇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醫(yī)院接受甲狀腺切除術的120例中年女性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1)年齡 45~60歲,臨床資料完整者;(2)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為Ⅰ~Ⅱ級;(3)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藥物均可耐受者;(4)手術后無需進入ICU病房。排除標準:(1)甲亢患者;(2)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患者;(3)麻醉誘導時氣管插管困難者;(4)長時間接受鎮(zhèn)靜類藥物治療的神經精神疾患者;(5)手術時間延長者;(6)心血管及內分泌系統疾病患者。根據患者手術順序編號,采用奇偶數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麻醉方法 (1)麻醉前準備:入室后構建靜脈通路,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HR)、血壓(BP)、腦電雙頻指數(BIS)、心電圖及脈氧飽和度(SpO2),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1℃左右。麻醉前5 min注射0.3 mg東莨菪堿。(2)麻醉誘導及維持:觀察組微量持續(xù)靜脈泵注舒芬太尼,速度為(0.22±0.08)μg/(kg·h),異丙酚(1.01±0.35)mg/(kg·h);對照組持續(xù)輸注芬太尼(2.01±0.58)μg/(kg·h),異丙酚(1.01±0.35)mg/(kg·h)。 (3)麻醉蘇醒:縫皮開始后,立即停止輸注麻醉藥。待患者徹底清醒,恢復自主呼吸,呼之能應,SpO2>95%,且吞咽反射正常后拔管。
1.3 觀察指標 (1)收集患者的年齡、體質指數(BMI)等基線資料。(2)麻醉效果情況,包括手術時間、喚醒時間及術中躁動發(fā)生情況等。(3)在術前(T0)、手術開始后 10 min(T1)、手術期間分離牽拉甲狀腺時(T2)、摘除甲狀腺時(T3),記錄患者的 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等血流動力學指標。 (4)在手術前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電化學檢測法檢測去甲腎上腺素(NE)及腎上腺素(E)水平。(5)記錄術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數據以例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表 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n=60)
2.2 麻醉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術后喚醒時間和躁動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的手術時間、麻醉時間、拔管時間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n=60)
2.3 血流動力學變化 觀察組術中各時間點HR、SBP、DBP與術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術中各時間點HR、SBP、DBP較術前升高(P< 0.05),且高于同時間點觀察組(P<0.05)。見表3。
2.4 應激反應指標 治療前兩組CRP、NE及E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CRP、NE及E水平均明顯升高,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 見表 4。

表3 兩組各時點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n=60)
2.5 不良反應 術中觀察組僅出現1例需輔助呼吸,對照組中出現2例惡心嘔吐者,但經對癥治療后均明顯好轉。兩組術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
近年來,由于我國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環(huán)境及醫(yī)療條件的變化,中年女性甲狀腺疾病患者急劇增多,接受手術治療者也隨之增加[2]。全麻條件下甲狀腺術時間一般較短,這無疑對麻醉師的操作嫻熟程度及麻醉用藥的選擇有著較高的要求。頸叢阻滯麻醉在甲狀腺手術中較為常用,手術期間患者往往會出現血壓增加、HR加快等應激反應,血管也會產生劇烈的收縮反應[3]。此外,手術期間牽拉甲狀腺也會使患者血液動力學發(fā)生明顯變化,影響手術安全性,故使用合理的麻醉藥物輔助阻滯麻醉十分必要,除了可以改善鎮(zhèn)痛效果,還可以良好穩(wěn)定患者的血液動力學,緩解應激反應[4-5]。

表4 兩組手術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n=60)
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芬太尼為強效麻醉性鎮(zhèn)痛藥,藥理作用與嗎啡相似,鎮(zhèn)痛效力是嗎啡的約80倍,起效快,但持續(xù)時間短,一般靜注1 min后起效,4 min就能到達高峰,維持時間大約30 min。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弱于嗎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嗎啡。而舒芬太尼由芬太尼衍生而來,但親脂性遠超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不但對患者呼吸抑制少,較易穿透血腦屏障,而且有利于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6]。此外,舒芬太尼與血漿蛋白的結合度較高,分布容積明顯小于芬太尼,盡管消除半衰期的時間明顯短于芬太尼,但與阿片受體的親和能力較強,鎮(zhèn)痛效果較佳[7]。異丙酚起效迅速,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經興奮,且作用時間短,有利于患者術后的身體恢復[8]。異丙酚雖鎮(zhèn)痛作用不明顯,但與阿片類藥物結合使用可有效增進鎮(zhèn)痛效果,不但可以有效發(fā)揮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維持心血管功能穩(wěn)定,而且還可以與阿片類藥物作用互補,療效令人滿意[9]。目前關于舒芬太尼+異丙酚與芬太尼+異丙酚在中年女性甲狀腺術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尚無定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后喚醒時間、躁動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舒芬太尼在中年女性甲狀腺術患者的麻醉效果較芬太尼優(yōu)秀,不但可以減少患者術后喚醒時間,促進術后恢復,而且可以降低躁動事件的發(fā)生。
本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T1~T3時點的HR和血壓與T0時點比較無明顯變化(P>0.05),但對照組T1~T3時點的HR和血壓均較T0時點有顯著升高(P<0.05),提示舒芬太尼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明顯較芬太尼小。此外,治療后兩組的CRP、NE及E水平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舒芬太尼可以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的應激反應。
總之,與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用于中年女性甲狀腺切除手術麻醉,能夠減少術中心率、血壓波動,有利于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并可減輕應激反應,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