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材料,對我國制糖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是生產蔗糖的大國,已經形成一定的甘蔗種植規模。我國的云南、廣西等地是種植甘蔗的主要地區,相較于其他地區來說更具種植優勢。為了進一步提高甘蔗種植產量,本文對甘蔗種植技術展開進一步分析,僅供甘蔗種植人員參考。
關鍵詞:甘蔗種植;技術要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58
蔗糖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材料食品材料,而蔗糖作為生產蔗糖的原材料,提高其生產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通常使用的蔗糖來源主要為國外進口或者自己種植甘蔗再進行生產。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進口食品以及進出口關稅率的變化,對我國蔗糖產業發展造成一定沖擊。對此,為了使我國蔗糖產業持續發展,增加蔗糖生產量,就需要在技術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提高我國蔗糖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
1 整地和開地技術
優質的整地和開地技術能夠為甘蔗種植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為了提高甘蔗產量,還應從整地和開地入手,提高整地、開地技術水平。整地和開地從字面理解很簡單,但是實際操作并不單是對地的開挖和平整,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細節性問題,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進一步提高整地和開地的技術水平。在選擇土地時,應盡量選用具有良好排水性能以及土層具有一定深度的土地,并做好深翻。完成深翻過后,土地應為田平土細;在對土地進行深挖時,應依照相應的規范進行,只有保證操作步驟的規范性,才能進一步為整地和開地質量提供保障;溝槽的形狀應為兜水狀[1],通常情況下溝的深度應在35~40cm左右,溝底部的寬度應為30cm左右,相鄰兩條溝的溝距保持在90cm左右。在甘蔗實際種植時,應將種子放置到深溝底部。在進行土地開挖時,也應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開挖方向,保證甘蔗的種植處于水平和平直的狀態,這樣更有利于甘蔗的生長。但是在進行整地和開地時,還應在與蔗溝垂直的兩側部位挖回水渠,便于在甘蔗完成種植后,能夠順利灌溉、排水。
2 甘蔗的種植
種植人員還應在種植甘蔗之前,做好品種的選擇,然后選準種植時機,為甘蔗產量奠定基礎。一般來說,在種植甘蔗前,需要將甘蔗種葉進行剝離,在播種的時候不要有甘蔗葉,最好用已經稀釋的石灰水浸泡一段時間,浸泡時間以1d為宜。另外,還應合理控制種植密度,結合種植經驗,通常種植500g甘蔗種所用的土地為667m2左右。在下種時,應將擺成直線狀排列于蔗溝的地板土面上,保持相鄰的甘蔗種間距為1~2m。施肥也是種植的重要環節,肥料的多少與甘蔗質量有直接影響,通常可在667m?的土地上施磷肥與復合肥50kg,并加入甲敵粉2kg,將這些肥料攪拌均勻然后下肥[2]。在完成這一系列操作之后,則可進行覆土,覆蓋的土層厚度為3~5cm,且是細潮土,使土呈拱起狀。此外,還應做好地膜鋪蓋,以起到保護蔗種的作用,并用土將其四周壓實,避免風雨情況對蔗種造成不良的影響,保持膜內土壤的濕度和溫度。
3 甘蔗品種的選擇
3.1 品種的選擇
甘蔗品種是甘蔗種植效率的直接影響因素,良好的甘蔗品種是保證產量的基礎,因此在實際種植時還應在品種選擇方面進行慎重考慮。在選擇品種時應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因地制宜。不同地區所適用的品種也不同;綜合考慮品種的耐旱性、粗生性、豐產性、生長特性以及縮根性等[3],從中選出適宜當地生產的品種。比如,蔗區比較容易出現宿根矮化病,對產量和宿根年限產生不利影響,應選取脫毒處理后的品種;考慮工農利益,也就是既要高產也要高糖;早熟品種與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在甘蔗進入最佳時期時進行砍收。
3.2 種莖的選擇
甘蔗種植對于種莖的選擇既能選用全莖,也能選用上半徑。所以,甘蔗的這種分為全莖中、上半徑種和梢部種這3類。莖梢的含糖量不高,但是卻有極高的營養成分,比如含有的葡萄糖和果糖成分較高,因此,以莖梢做為蔗種不適宜回收。但是,其莖梢有良好的發芽率,并且在種植過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原料蔗糖的損失。通常來說,選擇種莖最好為上半莖,上半莖具有飽滿的種芽,不易產生病蟲害。而選用全莖做種莖的缺點是需要的種量大,下半莖種芽易老化,易發病蟲害。
3.3 種莖的處理
需要處理種子,一般情況下每段種莖應保留2~3個芽。在斬種時,向剝除葉梢,再將種莖平整的放到木墊上,斬種要迅速[4]。行斬種時應盡量使其平整,避免破裂現象,去除死芽、爛芽等不良因素。同時,還應對種莖進行消毒,可采用濃度在50%左右的可濕性多靈菌,也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將種子浸泡其中3~5min進行消毒,或者將蔗種兩端的砍口蘸生石灰,既方便又實用,同時也能有效預防病蟲害。
4 加強后期管理
要想更好地保證甘蔗的產量,還應做好種植后期的管理工作。對于出苗期的甘蔗,種植人員還應加倍重視,幼苗的生命力比較脆弱,而且拱開蓋膜存在困難,這就需要人工輔助完成,否則幼苗將極易出現壞死。當幼苗高度在25~30cm時,就應減掉其主莖,這樣更有利于甘蔗的生長。在將主莖減掉之后,幼苗又長到了25~30cm高度時,就可揭開蓋膜,并清理干凈,避免其影響甘蔗的正常生長,然后在每667m?的土地施尿素肥8~10kg。甘蔗種進入分蘗旺期時,其需要大量的營養成分,因此還應做好雜草清除工作,避免其與甘蔗苗爭搶養分,同時還應適當加肥,每667m?土地施尿素10~15kg。在甘蔗進入生長盛期后,還應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除草和追肥[5]。
5 做好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甘蔗產量的重要因素,而且其存在于甘蔗生長的整個過程。因此,甘蔗種植人員應重視病蟲害防治,避免其給甘蔗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從經濟和防治效果綜合考慮出發,在甘蔗害蟲防治方面應選用藥效長、殺蟲譜廣、低毒、環保的農藥。其中呋喃丹與特丁靈便具備以上特性,在甘蔗破壟后,可加入60~70kg/km2,以此來預防條螟蟲。甘蔗如果正處于“花葉”期,那么則可用已經稀釋1000倍之后的甲胺磷噴霧對付條螟蟲[6]也是甘蔗的主要克星,其主要在初夏時節出現,可采用濃度為40%的樂果噴劑進行防治。在甘蔗進入成熟期后,應注意鼠災的防治。
6 結語
如今甘蔗的生產需求還在逐漸上升,我國的甘蔗種植產業也正在走向規模化,這也是甘蔗種植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了使甘蔗生產行業得到進步,提升甘蔗種植效率,甘蔗種植人員還應不斷研究種植技術,從整地開地、種植、選種、施肥、除草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進行控制,在種植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切實提高種植技術水平,推動我國甘蔗種植產業的發展,使其在國際地位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黃育江.甘蔗種植技術要點分析與應用[J].鄉村科技,2016(5):10-11.
[2]鄧軍,刀靜梅,樊仙,等.不同輕簡高效栽培模式對新植甘蔗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國糖料,2017,39(4):11-13.
[3]龐全姣.新臺糖22號高產栽培技術及推廣效益分析[J].農技服務,2015,32(5):30.
[4]黃瑤珠,楊友軍,陳東城,等.甘蔗除草地膜全膜覆蓋輕簡栽培技術在廣西龍州蔗區推廣前景[J].甘蔗糖業,2017(1):44-47.
[5]李成寬,屈再樂,張貴蒼,等.芒市旱地甘蔗除草地膜全覆蓋輕簡高效綜合配套栽培技術[J].中國糖料,2016,38(4):49-50.
[6]李儒仲,儂芳廷,楊二鵬,等.機械種植下不同施氮水平對甘蔗生長、產量及含糖量的影響[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1-4.
作者簡介:張志云(1967-),男,廣東省五華縣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新品種試驗,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