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芬 梁曉輝
摘 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農業技術的進步。本文分析玉米種植方面的新技術手段,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
關鍵詞:新技術;玉米種植;應用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03
隨著農業技術的提高,我國的玉米種植規模逐漸擴大,玉米產量顯著提高。玉米除作為糧食產品供應食用需求外,也是眾多產品的生產原料,以及一定的能源材料。基于玉米的糧食基礎作用和多用途前景,我國農業部門機構投入很大物力財力,研究和探索玉米種植新技術,致力于提高玉米產量。
1 玉米種子培育改良技術
玉米種植的關鍵是玉米種子的選擇,玉米種子改良技術是玉米種植產業的根基。目前,我國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已經研制和改良許多種子,適應不同地區不同的氣候和土壤環境。通過引進國外玉米種子,引入國內試種,選種要對比分析國外和國內的環境要素區別,觀察對氣候環境,土壤狀態的適應情況。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獨立成熟的玉米種子改良培育體系,玉米種子的改良技術方式也愈加多樣化,通過發現雄性不育系、分子育種和葉片育種等,發現和改良優秀的玉米種子品類。過去玉米種子的改良培育,歷經選種、雜交、培育,周期很長,且不確定影響因素太多。新的玉米種子改良技術,已經運用高科技信息智能化,在實驗室就可以匹配出基本合適的種子雛形,良好的基礎,確保種子研發的成功率和更好的地區適應能力。目前,除常規育種技術外,一些新的育種技術也在研發實踐中:生物育種技術,從種子分子基因方面產生的育種方法,包括單倍體育種技術、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轉基因育種技術;誘變育種技術,該技術是依靠外界條件,強制改變種子基因突變,選育出優質變異種,如輻射[1]。
2 高產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所有農作物種植的重要技術環節之一,主要使用在農作物生根發芽以及后期的成長過程中。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也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如間種、套種技術,已經在廣大地區普及實踐在增產增收方面效果很好。玉米生長過程的3個主要時期分別是苗期、穗期、華粒期。苗期是決定長勢的關鍵,科學合理的施加苗肥,促進幼苗的生長;穗肥為玉米成長結穗提供充足的養料。二期肥料科學合理的供應,共同成為提高玉米產量的關鍵。利用現代科技材料技術,發展的新型高產栽培技術,也在進行推廣應用,如玉米一穴多株技術、覆膜種植技術等,這些新技術從種子的選擇、后期的管理、施肥、除蟲病害都有科學的要求。
3 玉米種植合理密植技術
玉米的種植密度問題,一直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密植技術和土地利用率相關。土地單位面積的玉米種植數量,要根據玉米的成長需求,通過試驗和分析確定。在玉米的種植和生長過程中,需要保證玉米所需的光照、水分、肥料、空氣流通等,在這些外界條件合適的基礎上,才能提升玉米的質量和產量。合理密植的關鍵技術:改寬行為窄行,適當的縮小行距,增加種植密度;選用優質雜交玉米種子,優質的種子,發芽率高、純度高、粒徑均勻,播種后不會產生缺苗現象,后期生長的出苗速度、長勢、發育狀況等良好;增加播種量,點播玉米種子時,種子數量必須是計劃密度所需數量的2~3倍,根本上降低缺苗率;定苗數量要嚴格,如果計劃每穴1苗,注意保持苗間距,如果出現缺苗,則相鄰穴可以保留雙株苗,但要注意雙苗的長勢要保持一致;預備苗量要多留,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由于病蟲害等原因,玉米株的長勢不同,一些玉米株長勢弱小,并最終變成空株,為避免空株爭奪養料、陽光和水分等,要及時剔除,使用預備苗替代,保證計劃株數,在拔節后抽雄前將弱小株去掉。
4 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是一大難題,控制不當,會造成嚴重減產。玉米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病蟲害防治的技術和手段也更加豐富。玉米病蟲害防治應當主要在2個時期防治。玉米種子的培訓時期,該時期培育種子的過程中,要確保無菌環境,對種子進行防蟲處理,同時加入藥劑殺滅病根蟲卵,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玉米生長時期,根據玉米品種和氣候環境,通過農業部門的指導,選購和配制高效的去病殺蟲農藥,按照要求噴灑,消除和抑制病蟲害蔓延。
玉米主要病蟲害:玉米黑粉病,在玉米株抽雄期表現最嚴重;玉米粗縮病,在玉米苗期危害最突出;玉米葉斑病,分為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玉米螟,主要食蛀玉米葉,穗期鉆食莖稈;黏蟲,其幼蟲危害為主,大量食用葉片,甚至玉米穗;玉米紅蜘蛛,吸食玉米葉背組織液,破壞光合作用。
5 結語
當前科技發展飛速,農業技術同樣進步顯著,玉米種植技術的革新也一刻未停。新技術在玉米種子培育、玉米生長防護等方面,不斷取得成功并應用實踐。玉米種植人員應當充分了解與玉米種植相關的新技術,積極引入實踐應用,提高玉米質量和產量。
參考文獻
[1]單維民.玉米種植新技術應用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