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潔
【摘 要】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統計,2017年中國電影本土市場年票房達到559億余元,中國已經成為了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票倉。在中國電影市場整體繁榮的同時,都市愛情電影作為中國電影的重要分支,也為中國電影票房作出了不菲的貢獻。近期上映的《后來的我們》(截止到撰文時)票房已經超過13億。而票房神話的背后,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分析:流行音樂與都市愛情電影之間擁有了現象級的親密鏈接關系。本文聚焦都市愛情電影《后來的我們》,淺析流行音樂在影片中的功能及應用。
【關鍵詞】流行音樂;都市愛情電影;《后來的我們》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093-02
“音樂是影像的忠實伴侶”,它作為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了電影更豐富的可能性。流行音樂基于其本身情感體驗直接化的藝術特點,與以情感為主要表現題材的都市愛情電影產生了巧妙鏈接。
一、流行音樂具有突出電影主題,把握電影總體情感走向的作用
流行音樂能夠高度濃縮情感,其旋律符合大眾聽覺習慣,歌詞通俗易懂并具有鮮明的指向性,能夠帶給聽眾更加直接的審美體驗。電影《后來的我們》中,有三首音樂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分別是:推廣曲《后來》、主題曲《我們》以及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幾首歌曲的主題都突出了愛情中的“成長”與“遺憾”。非原創音樂《后來》是跨界導演劉若英的成名歌曲,它發行的二十年間一直被廣為傳唱,逐漸發展成為了一代人的情懷。對于電影《后來的我們》而言,《后來》已經成為一種符號,它代表著劉若英本人的形象,也象征著一代聽歌者的青春,它僅在片尾彩蛋出現,卻是整部影片的精神內核;主題曲《我們》由陳建騏作曲,葛大為作詞,陳奕迅演唱,是為本片量身打造的原創音樂。在片中出現有兩處:男女主人公最終分別時刻以及影片尾聲處,歌詞:“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我一想念\你就那么近\但終究你都不能\陪我到回不去的地方。”是男主人公的情感濃縮,它對串聯關鍵情節點起到了突出主題抒發情感的作用;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由林郡帆作詞,黃韻玲作曲,田馥甄演唱,也是音樂人們為電影制作的原創歌曲。出現在影片男女主角在廉租房中親昵時,這首歌旋律柔美,歌詞由女性視角出發,進一步闡述了愛情中令人唏噓的錯過與遺憾。跨界導演劉若英對于流行音樂的嗅覺是敏銳的,三首歌曲在歌曲創作上旋律富有記憶點,歌詞創作上均直指感情痛點,緊扣電影的情感走向,起到了升華電影主題的作用。
二、流行音樂能夠完整人物造型,完善敘事
流行音樂能夠精準地傳達人物情感,傳遞畫面所無法直接表述的人物內心活動。電影中男女主角在廉租房內第一次過夜,共用mp3聽音樂,聽的歌曲是五月天2005年創作并發行演唱的《知足》。配合畫面逼仄的空間,摻雜著隔壁房間的噪音,兩人一人一只耳機,沉浸在另一個世界。“……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總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夠……”歌詞緩緩道出,二人曖昧情愫暗生。“如果我愛上你的笑容\該怎么收藏該怎么擁有……”歌行至此,床頭燈的暖光之下一無所有的兩個年輕人內心是靠近的知足的,但同時歌曲的內容和主題也暗示了二人曲折跌宕的情感線;電影后半段男主角分手后痛定思痛開始努力奮斗,他在穿越地下通道時,駐唱歌手(歌手李劍青本人飾)演唱了一首民謠風格的歌曲《平凡故事》,這首歌是由創作歌手李劍青作曲并演唱,歌詞由李宗盛創作。《平凡故事》旋律及配器更加質樸簡單,李宗盛的歌詞用詞考究精煉,刻畫出漂泊之人的內心世界。搭配李劍青內斂質樸的歌聲,電影畫面運用累積蒙太奇展示男主角在城市中奮斗的各種情境,影片中運用的流行音樂也由五月天、張震岳、許巍的流行搖滾轉變為有民謠氣質的歌曲和傷感情歌。我們看到了男主角的蛻變與成長:褪去張揚的青春,踏進城市的朝陽余暉。
三、流行音樂能夠渲染氛圍,增強影片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在影片中除了在上文中提到的房間親昵時有所應用,還以變奏曲的形式出現在影片中:在回憶二人一起講故事爬樓梯時,鋼琴帶有呼吸感地彈奏零散的副歌旋律,配上小提琴的輕盈點綴,營造出一種溫馨浪漫的氛圍,將愛情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片中2007年的最后一晚,男女主角二人在房間宣泄,大喊“去他媽的2007”,畫外音樂播放的是許巍的《彩虹》,失真的電吉他、強勁有力的鼓點,許巍直接奔放的聲線,搭配二人吶喊、跳躍等宣泄的動作,刻畫出兩個不羈而叛逆的年輕形象,音樂和畫面營造出的熱烈氛圍與擁擠破舊的出租房形成鮮明對比;另外,流行音樂也在影片中起到了渲染時代氛圍的作用。2008年除夕夜女主角與親人朋友齊聲高唱的《北京歡迎你》,巧妙地把時空帶入到奧運年,精煉了部分畫面語言,而歌名《北京歡迎你》中的“歡迎”一詞對比影片中二人后來的境遇,也有了一絲諷刺的意味。
四、流行音樂能夠喚醒集體記憶,引發懷舊情懷
近年來華語都市愛情電影中追憶青春和懷念過去成為不可缺少的話題,流行音樂鮮明的時代性引發了觀影者的懷舊情懷。前文提到的歌曲《后來》起到的號召性作用在該影片票房反饋中可見一斑。片尾彩蛋千人含淚合唱更是印證了歌曲《后來》喚醒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此外,流行音樂為電影《后來的我們》增添的懷舊色彩還滲透在影片的多處細節之中:片中男主角與同學畢業分別時,幾人合唱的歌曲是張震岳的《再見》,這首歌發行于2005年的專輯《ok》中。《再見》旋律朗朗上口歌詞簡單直接,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成為了一支畢業季廣為傳唱的“校園金曲”。因此當歌曲在片中出現時,擁有相似經歷的觀影者很容易獲得代入感,達到共情,從而不由自主地回憶起自己的青蔥歲月。同理,男女主角同學聚會時使用到的歌曲《朋友》由周華健創作并演唱,發行于1997年,是一首經典的歌頌友情歌曲,也是朋友、同學聚會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導演將它運用在此處的意圖不言而喻。
電影《后來的我們》與流行音樂有著密不可分、互相成就的關系:電影由流行音樂催生出創作動機;電影導演本身是一名從事流行音樂演唱的跨界導演;電影中運用到豐富的原創、非原創流行音樂……而反觀電影《后來的我們》,也存在著過于依賴流行音樂宣傳推廣從而疏于提高影片本身藝術品相的問題。于故事而言,盡管有《后來》、《知足》、《再見》、《朋友》等耳熟能詳的流行金曲加持,還是在敘事上略顯單薄與稚嫩;于流行音樂而言,盡管《我們》、《愛了很久的朋友》為影片營造了一定的情感氛圍,但并未跳脫當下流行歌曲的流水線生產模式,二者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電影《后來的我們》還是為觀眾帶來了感動與淚水,為媒體帶來了話題與熱度,同時也為中國流行音樂和都市愛情電影的結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在中國電影人的不停磨合與探索下,中國電影與流行音樂產生更加美妙的化合反應,從而促進中國文化市場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章莉.芻議電影歌曲的功能及審美[J].電影評介,2007(23).
[2]解金葵.淺析電影歌曲中的情感表現[J].電影文學,2010(15).
[3]黃璐.論我國流行音樂中的懷舊情懷[J].湖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