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摘 要】目的:探究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將 80 例患者分為觀察與對照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預見性護理指引,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 5%,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 20%,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 97.5%,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 75%,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結論:給予骨科患者預見性護理指引可以降低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骨科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骨科中常見的疾病有很多,并且骨科類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長,而由于骨科疾病各異,其治療的方法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為了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應在治療的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預見性護理也就是常說的超前護理,其能夠將骨科病癥分為重癥、急癥以及普通病癥,并能夠對不同癥狀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從而實現對癥護理。本文將以2016年5月至2017 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療的 80 例患者為分析對象,采用平行對照的方法對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分析,以下為具體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分析對象為2016 年5月至2017 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療的 80 例患者,將分為觀察與對照兩組,劃分標準為護理方法的異同。觀察組的患者數為40,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的年齡在18-73歲,平均(43.2±1.7)歲。其中頸椎病4 例、腰間盤突出10 例、下肢骨折 6 例、上肢骨折 8 例、脊柱骨折12例。對照組的患者數為40,其中男25 例、女15 例,患者的年齡在20-75 歲,平均(43.5±1.8)歲。其中頸椎病 6 例、腰間盤突出12例、下肢骨折 5 例、上肢骨折 6 例、脊柱骨折11例。將精神意識嚴重障礙、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參與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相較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治療前對手術、藥物等治療方法進行講解。治療后進行生活護理,叮囑其治療恢復期間在飲食、作息等日常生活活動中的注意事項。觀察組則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在護理工作中應用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2.1 風險評估 護理人員應詳細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觀察其體征表現,積極、主動問詢患者的感受,進而了解其疼痛程度和心理狀態,制定治療方案。根據既往的骨科護理經驗,結合具體病案進行分析,了解骨科患者治療恢復期間存在的安全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并從實際的治療和護理工作中找尋不足,評估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進而有針對性的實施預見性護理。
1.2.2 心理疏導 骨科患者的心理負擔較重,對于快速康復的心情較為急切,但受到病痛和并發癥的影響,會加劇患者對于骨科治療的擔憂和顧慮,容易產生不良情緒。這就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并持續貫穿于骨科護理的全過程中。骨科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醫療環境信息,講解骨科治療的具體方案,幫助患者了解病情現狀、預后以及治療恢復期間的注意事項,并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好心理準備。該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細心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并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和安慰患者,在情感層面予以支持。
1.2.3 安全防護 骨科患者由于存在肢體活動功能障礙,其發生墜床、跌倒的風險較大,需要實施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床旁增設護欄,保持地面清潔、干燥,清除積水和雜物,并做好防滑處理。患者在下床活動時,必須由護理人員或家屬進行陪護。
1.2.4 生活指導 加強對患者的生活指導,合理安排患者日常的飲食、作息,保證營養、均衡和睡眠充足。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對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予以叮囑,講解用藥、并發癥防治的相關知識,鼓勵患者進行功能恢復訓練。在功能訓練的過程中,由護理人員進行示范和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學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2.5 并發癥預防 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狀態,提高對異常情況的警惕。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進行翻身,避免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保持皮膚清潔。合理、正確的使用抗生素藥物,預防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的發生。在飲食上,應注意飲食衛生和健康,多使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止發生便秘。另外,對于需要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預防發生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調查其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 SPSS13.0 統計學軟件作為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的分析軟件,以 P< 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的差異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結論
就骨科患者而言,其損傷具有突發性,加之受到疼痛的影響會致使患者出現嚴重的思想壓力,因此,加強重視骨科患者的護理工作可以對其康復起到促進作用。預見性護理主要依據基礎醫學理論、護理知識和實踐,將針對性臨床問題處理系統予以構建,從而為患者制定最佳護理方案。與此同時,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以將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有效預防。骨科傷病的突然發生,加上漫長的病程,同時受到并發癥的影響,會極大影響患者心態,對于治療和預后存在顧慮,產生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是延緩骨科患者恢復進程的重要因素,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疼痛,不利于骨傷部位的愈合。為患者提供潔凈、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保持良好的通風,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并準備好有效的治療藥物,練習擴胸運動和深呼吸。加強對導尿管的護理管理,保持清潔并予以消毒,預防發生感染。健康飲食,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避免發生便秘。與此同時,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有助于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密切觀察患者的疼痛狀態,及時予以處理,進而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
預見性護理屬于超前護理,是指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根據自身的專業醫學知識,找出患者存在的潛在問題,遵循預先治療的原則,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減少不良因素對患者病情的不利影響,提高護理的質量及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骨科患者部分機體功能存在障礙,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病情恢復及生活質量。由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知,給予骨科患者預見性護理指引,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僅為 5%,護理滿意率高達 97.5%,均好于使用常規護理方法,可見其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不僅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還能夠縮減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除此之外,還能夠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何曉紅.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36):170-171.
楊和英.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24(5):271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