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 要】舞蹈教學的質量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舞蹈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來決定。為提升舞蹈教學質量,對此本文進行以學生為主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以學生為主體;高校舞蹈教學;問題;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186-01
藝術高校中的舞蹈教學同其它的學科不同,它要求學生在掌握相關的舞蹈知識的同時,注重舞蹈動作的規范性。然而我國的大部分藝術高校在進行舞蹈教學時,仍然局限在舞蹈知識與技巧的灌輸上,學生學習被動,積極性降低。因此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舞蹈教學方式成為了現在高校舞蹈教學中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高校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缺乏創新。舞蹈藝術的發展就是在繼承傳統藝術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然而由于我國的各大藝術高校在科研水平和師資力量上受到過多的限制,導致舞蹈內容的抄襲和照搬,無法滿足于高校自身的教學需求。
(二)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不足。在課程設置上,藝術高校開設的舞蹈專業課程為主要課程,舞蹈理論課程為選修課程,這種課程設置雖然能夠使得學生在舞蹈基礎知識和技巧上習得集中,但是由于實際的操作與藝術素養的培養在選修課程中進行,所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在教學方法上,藝術高校在整個教學中通常普遍采用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被動的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很難調動積極性進行舞蹈練習,同時也使得學生很難提高知識理論學習和掌握的效率。
(三)教學評價體現的不完善。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中,明確的提出了高校教學評價要在學生學習的始終進行貫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階段的成果以及個人情感都要納入到教學評價體現中來,然而,現行的藝術高校舞蹈教學的教學評價體現中,仍然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而且考核的主要內容,完全忽視了審美素質及情感素質方面,只針對舞蹈技巧的掌握程度及相關理論測試進行考核,導致大部分的學生長期保持著舞蹈學習重點就是技巧和理論的學習的錯誤觀念。
二、以學生為主的高校舞蹈教學的創新研究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的舞蹈教學指導思想。標準化及單向化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現行學生學習的多樣化需求。在強調開展以學生為主的舞蹈教學的同時,首先應該對以學生為主的指導思想進行確立,并深入到舞蹈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具體表現為,高校舞蹈教學的相關教師首先要對以學生為主的重要教學思想進行充分的了解認識,然后確立學生在舞蹈課堂上的主要地位,在設計教學方案及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征,最后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舞蹈帶來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自主性、能動性、創新性、
(二)利用舞蹈藝術特點,激發學生興趣。利用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可對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行增強。學生可通過欣賞舞蹈作品直接進行舞蹈教學。同時,不同的審美觀念會帶來不同的認識和見解,通過這種差異及多元的理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對學生開展舞蹈情感教育。舞蹈的感染力,需要將對音樂的理解同肢體訓練相結合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在開展舞蹈教學活動時,為了保證學生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對學習的激情,需要將學生的舞蹈情感添加進舞蹈的教學中。同時,開展舞蹈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還能夠使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構建互動型師生關系。為深入貫徹舞蹈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構建互動型的師生關系,其強調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相互的交流,共同的參與合作,圍繞教學內容產生良性促進作業,推動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進而形成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五)創新教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舞蹈教學的評價體系進行創新,能夠促進舞蹈教學質量的提高。舞蹈教學中的反饋信息主要來自教師的觀察及考核、學生主動的反饋。由于老師單方面的觀察及考核無法全面的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把握,所以,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我評價,以實現學生在舞蹈教學中的進步。
三、結語
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就是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舞蹈教學,其形成對傳統舞蹈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促進師生關系和諧,提高學生在舞蹈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權和自主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舞蹈潛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琳琳.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舞蹈教學創新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08):94-95.
[2]孟超.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研究[J].大眾文藝,2016,(11):213.
[3]呂廣霞.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