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自然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有些問題是由于行政部門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造成的,為督促行政部門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司法領域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就是一種很好的實踐。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我國加強環境保護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根本遵循。本文旨在在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視閾下,探析我國環境公益訴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
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環境行政公益訴訟
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后,國務院對下設機構進行了調整,重新組合設立了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保部,工作分工更具體更具操作性。這說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重視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應有的職責,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對行政部門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中履職不到位的現象,提起訴訟,既是監督督促行政部門履行職責的方式,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路徑,更是踐行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主體意識和法律意識日益增強,同時更關注于社會的發展,也更關注生態環境建設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珍視,不僅是構建“兩型”社會的需要,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
一、我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概述
我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起步較晚,主要是在借鑒西方兩大法系國家主要做法的基礎上逐步開展起來的。但綜觀來看,引起重視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影響了社會的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主要提法經歷了由“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長”和“發展”看似是簡單的兩個詞,但是提法的轉變標示著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個黨委政府已經意識到單純追求經濟增長是片面的,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得到自然的饋贈,就必須轉變觀念,用發展和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對待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要友好、友善。對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行為,我們要敢于、勇于站出來與之做斗爭,不管是個人、社會組織還是行政機關,只要在環境保護的問題上有不友善、不和諧的現象,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每個人的公共利益。環境行政公益訴訟也就應運而生,應該說它的產生和發展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公民主體意識和法律意識日漸增強的必然選擇。
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是指法人、公民、社會組織、其他法定機關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行為、不作為侵害或威脅到生態環境公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其履行法定職責或糾正、制止、防范損害生態環境公益活動的制度,具有導向性、預防性、公益性、監督性、二元性等特點。
二、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我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內在關聯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包含眾多觀點、理論的體系,主要組成部分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但其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思想也相當豐滿。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及由他名字命名的馬克思主義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闡釋,解答了馬克思的偉大之處,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實踐性、人民性、開放性,回答了為什么中國人民和歷史要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為什么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人、自然、社會三者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抓住了它們的運動規律,對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是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物質基礎,自然又是先于人類而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并存在于自然界。所以在改造自然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按照自然規律建設和美化生態環境以實現人類和諧永續發展。所以,在我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立論依據。同時,我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是為了更好約束公民、行政機關行為的有益嘗試,對外在自然環境的關注、維護生態平衡,只是手段,其最終目的就是滿足我們自身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過渡消費致使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失衡加劇,自然原有的功能消退,從而限制了人們的發展。
所以,我們必須在自身所處的時代,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具有前瞻性的價值判斷,進而作出利于各方的價值選擇。我國行政公益訴訟的提起到逐步發展,是對我們自身行為的一種反思,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
選擇。
概言之: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和我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關系可以概括為: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是我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基本理論基礎,我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在司法領域的有效實踐。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在司法領域的應用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時代踐行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日常化,而日益惡化的生態實際又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時代性踐行的催化劑”。黨的十八大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擯棄“先污染后治理”片面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樹立和諧共生、共生共榮的發展理念。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告誡我們必須改變近代工業文明以來形成的對自然的態度和價值觀念,保護生態環境,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在新的發展觀的指引下,不管是在環境立法方面還是法律監督和行政監督方面,我國都在積極的探索中。同時也借鑒國外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探索建立完善我國的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在這一過程中貴州省仁懷市人民法院環境保護法庭受理了全國首例由檢查機關提起,以行政機關為被告的公益訴訟案,這引起了學界廣泛關注,并展開激烈討論。
案件概況:2013年9月,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環保局接到居民投訴,稱稱佳樂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佳樂公司”)在施工中產生噪音污染,影響周圍居民生活作息。為確認該投訴,金沙縣環保局通過調查核實了居民的投訴,并根據有關規定,通知佳樂公司繳納排污費121520元。然而,佳樂公司沒有按通知要求如期繳納相關費用,并且縣環保局也沒有進一步的措施督促佳樂公司繳納費用和停止污染行為。
2014 年 10 月 20 日,金沙縣人民檢察院向集中管轄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案件的我仁懷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將縣環保局告上法庭。檢察院訴稱佳樂公司逾期支付排污費,已對國有財政資金造成損害,其行為應當受到相應處罰,而縣環保局行政不作為、怠于處罰,其行為屬于“未依法行政,是一種懈怠行為”,訴請仁懷市人民法院判決環保局履行對企業的處罰職責。
2014 年 10 月 27 日,仁懷市人民法院決定立案受理并向金沙縣環保局發出《應訴通知書》。金沙縣環保局收到《應訴通知書》等應訴材料后,立即決定對佳樂公司處以警告處罰,并將處罰情況告知金沙縣人民檢察院。金沙縣人民檢察院認為通過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的目的已經達到,便向仁懷市人民法院申請撤回起訴。2014 年 11 月 4 日,仁懷市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裁定,準許撤訴。
盡管此案以撤訴而告終,但它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容小覷,然而學界更多是從司法的角度去審視案件的意義,較少關注理論基礎和意義。本文則是從理論依據層面探析其意義,仁懷市人民法院環境保護法庭的這一舉措,不僅是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還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在我國司法領域的生動實踐。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提出,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指導作用,他要求人類必須樹立正確的生態觀,要以科學的態度去保護和關愛自然生態環境。同時,也要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平等發展的思想為指導去進行物質資料生產。在司法領域進行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探索,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更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在司法領域的生動實踐。建設“兩型”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共生,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要堅定不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指導實踐,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構建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1] 段剛輝.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時代價值[J].人民論壇.2017(17).
[2] 趙緒瑩.以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引領綠色發展[J].人民論壇.2017(35).
[3] 劉煉良.論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兩型社會”建設[D].湖南科技大學,2011.
[4] 丁嶺杰.從馬克思主義終極價值看生態問題及中國環境治理[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3(6).
[5] 陳鑫.環境行政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訴訟地位探析——以貴州省金沙縣人民檢察院訴金沙縣環保局不履行行政處罰一案為例[J].遵義審判,2015.
作者簡介:李莎莎(1985.10—),女,漢族,中共黨員,2012年畢業于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現就職于茅臺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人與社會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