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
摘 要:在法治社會的當下,海洋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開展一切海洋行動的基礎準則。本文將針對剩余權利進行詳細的分析,其目的便是解析出海洋法中的剩余權利。
關鍵詞:海洋法 法律法規 剩余權利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沒有全面、明確的針對一些權利和法律法規進行明確,那么模棱兩可、含糊的權利,便是海洋法中的剩余價值。所以,在針對海洋法中剩余價值分析,還需要結合不同情況下,進行不同的對待。本文將針對海洋法中的剩余權利分析與解讀。
1、剩余權利分析
所謂“剩余權利”,其內容便是在法律法規明文規定范圍之外權利。客觀來說,作為國家的公民必須要嚴格的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開展一切活動,但是權利是刨除法律規定之外的形態,即使很多法律并沒有針對某些權利進行明文規定,但是身為公民依然可以行使自身的權利,那么在法律明文規定范圍之外、可以行使的權力便是剩余權利。《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制定的過程中一共經歷了3次決策,為了利用相對公正的手段,平衡不同國家的自身海洋資源利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第59條針對解決各式各樣的海洋利益沖突進行了規定。其內容總體含義便是“在公平的基礎上,參照一切有關情況,考慮到國際社會的重要,調整利益各方,解決問題”[1]。但是在剩余權利的影響下,會造成多種多樣的利益沖突,這也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難以解決的。
2、海洋法中的剩余權利解析
2.1、專屬經濟區的剩余權利
經濟區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第55條和第60條中所提及的內容,其實際意義便是在公海與領海之間的特定法律制度的國家管轄領域。沿海國在此區域內具有一定的管轄權利和事項定奪權利。專屬經濟區對沿海國所帶來的實際價值便是專屬經濟區中的自然生物資源以及自由航行、自由飛越等權利和義務。針對專屬經濟區中的剩余權利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并滅有針對“航行與飛躍自由的性質”進行進一步的區分。這也造成了很多軍用和民用船舶、飛機之間的混淆。民用船舶和飛機在自由航行、飛躍不同國家管轄的專屬經濟區時,只要嚴格的按照不同國家的管轄法律法規進行穿越和飛躍,便可以行使自身的合法權利[2]。客觀來說,航行與飛躍自由的指向性并沒有一定的針對性,并沒有針對飛機的類型和飛機的用途進行準確的定義,由于對航行與飛躍的飛機以及船只的種類進行明確,這也對不同國家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此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第61條和62條,還明確的規定了不同國家在專屬經濟區中的海洋資源捕撈和利用的內容。其中明確的規定了“沿海國應決定其在專屬經濟區內生物資源的可捕撈量及其捕撈能力,在其沒有能力全部捕撈時,應通過協定或其他方式,根據《公約》規定,準許其他國家捕撈可捕撈量的剩余部分”[3]。由于不同地區海域的經濟資源和海洋資源的存儲量存在一定差異,如何針對的“專屬經濟區內生物資源的可捕撈量及其捕撈能力”進行定義,也是當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存在的灰色領域。例如,若國家專屬經濟區內的生物資源和經濟資源豐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沿海國家沒有能力全部捕撈時,應通過協定或其他方式,根據《公約》規定,準許其他國家捕撈可捕撈量的剩余部分”這一規定便能夠生效;若國家專屬經濟區內的生物資源和經濟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規定便缺乏實質的效用。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在他國專屬經濟海洋領域中“捕撈可捕撈量的剩余部分”這一規定中,并沒有將“剩余部分”的捕撈量臨界值進行規定,這往往會造成國家的經濟利益損失,也展現出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定的缺失。
2.2、領海內無害通過權的剩余權利
領海內的海域則是屬于一個國家的領土,國家對于自身的領土完整有著絕對的主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第19條明確的針對“海內非無害通過的種類”進行明確提出。但是并沒有針對“與通過沒有直接關系的任何其他活動”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明確,這也造成了很多其他海洋技術先進的國家,利用剩余權利進行領土侵犯、海洋資源侵犯等活動。與專屬經濟區中“航行與飛躍自由的”的內容有著同樣的剩余權利弊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并沒有明確無害通過的船舶和飛機的種類,并沒有將軍用船舶和普通的漁船種類進行規范,這樣便會造成不同國家的經濟以及社會安全問題,展現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缺失以及模糊性。
2.3、專屬經濟區以及大陸架劃界的剩余權利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了避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國家主權領土所造成的紛爭和安全問題,所以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第74條和83條明確的指出了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間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定方[4]。其中強化了在解決的國家利益時的和平、互相合作、互相諒解等精神和意志層次上的內容,但是并沒有針對“協議劃定,公平解決”提出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實際內容。這也導致了很多國家在解決專屬經濟區以及大陸架劃界等問題上的復雜性。若真正的嚴格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籠統的專屬經濟區以及大陸架劃界原則和標準進行劃界后,必然各個國家會傾向于對本國經濟利益有益的化解方式,這也容易造成了各個國家間的沖突。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海洋法中的剩余權利是導致各個國家利益紛爭的主要來源。由于海洋法中的法律條例中存在著紕漏、其規定的內容并未健全,這便造成了剩余權利的存在。想要避免由于剩余權利所造成的紛爭,我國必須要全面的落實過境通行證制度,確保每個通過我國專屬經濟區和領海內船舶及飛機的安全性,避免出現威脅我國領土安全的船舶和飛機。嚴格的強化我國自身的海洋技術,最大程度上開發和挖掘海洋資源,保障我國海洋技術上的優勢。嚴格秉承“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堅持我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完善國內法制及加強對《公約》適用性,避免剩余權利所帶來了紛爭。
參考文獻:
[1] 劉洋, 裴兆斌. 淺析海洋法上的剩余權利與國家海洋安全問題[J]. 法制博覽, 2017(31).
[2] 趙詣. 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剩余權利及軍事應用[J]. 法制博覽, 2016(26).
[3] 韋丹. 海洋法上的剩余權利與國家海洋安全[J]. 公民與法(綜合版), 2014(2).
[4] 孫曉哲. 海洋法中剩余權利與我國海洋權益維護的研究[D]. 中國海洋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