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華
摘 要:初中物理本身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學生如果不能掌握精準的學習技巧,走出思維誤區,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尤其是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受到誤區性思維的直接影響,這時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第一印象就會產生偏差,這就是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思維誤區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就應當從誤區本身出發,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走出思維誤區,從而建立更加優化的思維框架,為學生日后進行難度更大的學習提供基礎保障。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 思維誤區 對策
通過對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進行研究及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學生認為物理學習是難度較大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感到無從下手,雖然他們本身對物理學習比較感興趣,學習過程中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但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卻始終難以提高,物理學習進入瓶頸階段,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物理學習中的思維方式與物理學習規律難以相符,并且頻繁走進思維誤區,由這種思維帶動的物理學習理念將影響學生對物理知識形成錯誤判斷。
一、初中物理學習中的思維誤區
初中物理知識多且復雜,這并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具備較強的思維意識,以導向性思維激發學習能動性,因此正確的思維在物理學習中是較為關鍵的。但是部分學生的思維卻普遍存在偏差現象。印象中兔子愛吃蘿卜,通過實驗推翻了,其實兔子并不愛吃蘿卜,初中物理帶給學生的就是這一印象,通過實驗證明是那樣,思維誤區影響了第一判斷。我們就從以下幾個細化方面對思維誤區進行
了解:
1.學生缺少形象思維
在初中物理學習中,部分知識點是較為抽象的,需要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對其理解,在腦海中形成較為科學的知識框架,因此,形象思維對學生物理學習所起到的作用是較為顯著的。如果學生不能在物理知識的既定因素下對物理現象做出形象判斷及理解,學生就難以對物理知識本身涵蓋的關鍵點做出精準判斷,相對的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如果缺少形象化概念,就不能完成對知識的轉化及利用,后續知識的拓展訓練及公式利用也就更加困難。
2.學生難以對有關及無關條件進行區分
任何學科的知識都是相互連接、相互貫通的,在物理學科中更是如此,而事物并不是獨立存在于現象中的,其運行及作出瞬時反應都與其所在環境存在直接聯系,相對的內含聯系也會受到相應因素的影響及限制,因此對條件進行理解及挖掘也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這也是一個具有復雜化特點的思維推進流程,但是這類思維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充分掌握并運用的,部分思維能力較為弱化的學生在對有效條件進行篩選時,就會出現偏差問題,這樣有效條件的利用效率就難以提升,而學生在面對有關聯特點的物理訓練時,就不能精準掌握關聯點帶來的信息,做題難度也會相對增加。例如:在對功的定義進行學習時,學生通常都能進流利的表達出內設含義,但是在將其運用到習題中時,學生的思維方向就會出現偏差,在忽略有限條件后,解題正確率必然受到條件所干擾。
二、初中物理學習走出思維誤區的優化對策
1.從心理方面做出引導及激勵
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如果付出了努力卻得不到相應回報,必然會產生消極情緒,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不斷下降,因此不難發現,學生的心理普遍較為脆弱,并不能承受大的打擊及失望,為了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強化其心理素質,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及鼓勵,開展相應有效的心理疏導工作。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高的原因并不是他們學習能力差,也不是他們沒有付出相應努力,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及技巧,這就需要從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出發,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使他們能夠對自身能力予以肯定,從而不斷激發積極有效的思維意識及潛能,讓他們能夠在運用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提高物理學習效率。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發展規律的延伸性科學學科,在物理課本中的許多現象在生活中都隨處可見,因此物理也是與社會生活關聯性較大的實踐性學科,相對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應當以生活及社會活動為依托,這樣不僅便于學生深入理解及掌握物理知識,物理現象更能夠在生活中得到檢驗,而學生也能夠在這一環境背景下從思想上認定物理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物理學習中。首先,將現代新興物理知識納入教學范疇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延伸性刺激,激發學生更新知識框架的思維意識。
其次,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將學生認為難懂、不愛學的知識貫穿到家庭實踐中,例如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普遍認為關于電的知識較為難懂,這時教師就需要將該知識點與安全用電等項目進行有機融合,這樣就能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形象理解,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更是激發學生形象思維的有效途徑;最后,通過拓寬學生的思維認知界限,促使學生次形成對物理知識的感性思維,教師需要將社會問題延伸到物理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自然現象進行探究及了解,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從而逐步走進科學、應用科學。
3.將觀察及實驗作為教學側重點
由于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化特點,這就需要通過多種渠道開拓學生認識物理知識的眼界及思維意識,從而不斷形成形象化的物理知識認知框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認真觀察及體會物理現象,才能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認知。物理知識中的大部分理論都是通過實驗得來的,因此物理學科也可以看成是以實驗為基準的探究性學科。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將知識點以實驗或者演示的形式展現到學生眼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緊跟教師設定的思維走勢,在腦海中形成具象的思維圖像,從而不斷對物理知識進行理解及
檢驗。
參考文獻:
[1] 劉亮. 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誤區及對策[J]. 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 2015, 22(12);
[2] 朱其勇. 高中生學習物理常見的思維缺陷及規避對策[J]. 中學物理:高中版, 2015,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