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學生傳達信息以及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重要途徑,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作文教學上仍處于“高效低能的”無奈狀態 有人認為是因為學生生活單一,沒有什么內容可寫。其實,學生的生活并不單一,只是寫作動機模糊,缺少留心觀察。從而形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逐漸失去對作文的興趣。要引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人物和事物、學會閱讀好文章并學習描寫的方法,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有真實的經歷和感受。這樣才能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
基于課程理念的更新,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喜歡活動,愛玩的天性,提出以 “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突破口,嘗試拓寬學生寫作的素材,交給習作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具體操作如下:
一、活動先行
活動作文是由教學實踐而來的一種寫作方式,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激發表達的激情,鍛煉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所以每一次活動前期的準備和預熱工作必不可少。學生在忙碌的準備工作中,就已經激發了參與的激情。老師有目的氣氛渲染,更將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進一步點燃,使之對活動充滿更多的期待,在活動中的投入度也才會更高。
二、觀察相伴
“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活動過程中他們一個個煥發生機,生命力“爆棚”,與平時在課堂中呈現出的狀態完全不同。但寫出的作文卻遠遠背離了活動中的興趣盎然,他們的活力讓你無處可尋,他們的快樂讓你無影可尋,讓人讀來索然乏味。追根究底探尋問題的根結,還是學生對“活動”缺乏行之有效的觀察。所以,觀察是將活動寫具體的基礎。我對于如何指導學生運用“眼、耳、口、鼻、手”觀察活動有著各之做法:
1.提出要求
“有的放矢”方能有所專攻!在活動前,對學生提前明確的觀察要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整個活動,促使學生的觀察收效最大化。
2.且行且觀察
雖然活動前教師已經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要求,但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往往因為過于投入忘卻了活動前老師提出的觀察要求,注重了情感的體驗。在活動的邊程中,隨著活動進行的激烈性,學生的注意完全放在誰輸
誰羸以及加油中去了,鮮有人還記得老師提出的觀察要求。此時,如果教師放任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活動是熱熱鬧鬧結束,作文是草草結尾。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就不能忘記“活動”是為了習作而生這一初衷。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就應適時而又巧妙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去觀察。通過教師話語的引導,讓學生知道此時我可以用眼睛看到活動中的主體,耳朵聽到活動中氛圍。
3.畫面回放
這是個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曾經“一支粉筆”譜寫教學生涯的時代,正逐漸被它所蠶食。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教師,我們也要適時的利用它們為教學服務。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度的,所以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人的大腦也不可能做到如攝相機一般準確無誤記錄活動過程中的每一個鏡頭?;顒舆^后的人腦回放功能也沒那么全面,由此我們為什么不能利用手機等一些便捷的多媒體,將活動過程拍攝下來呢?在作文提導過程中,如果學生對那一畫面關注度不夠,我們就可以截取其中的某一畫面再次觀察,直到觀察透徹,表達清晰為至!
三、寫法輔助
“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習作的素材,“觀察”為學生指明了習作的方向,如果沒有了“寫法”的輔助,這樣的活動作文仍然無法做到“具體”化。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將活動類作文這一專題做實做透,我做了以下
嘗試:
1.場面描寫
活動作文與一般的敘事類作文不一樣,它帶有一定的場景。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上好習作指導課,教會他們如何進行場面描寫,有了方法的依托學生才能有章可循。場面描寫就是描寫在特定的場地上,在一定的時間內,人們各種各樣的表現。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時間和環境中相互發生關系而構成的生活畫面的描寫,一般是對眾多人物在一定時間和環境中的活動所構成的畫面的描寫,它截取的是事件進行中的橫斷面。如“一次討論會”的場景,有參與人,有場地,有發言者,有觀眾。要寫好討論的場面,就要把參與者的表情、動作、語言、觀眾的反映等都寫出來,就做到了“具體”。
2.詳略得當
只有抓住重點,詳細描述,才能顯示活動的特色。活動場合的情景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應當人不同的角度加以詳寫,而場外的情況只是起烘托作用,可以略寫。有些活動參加的人多,可以詳寫二三個“點”,讓讀者具體了解活動的詳細情況,獲得鮮明的印象。俗話說“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活動中的主角寫得再好,如果沒有配角的映襯,主角的突出地位就難顯示出來。
3.明確意義
寫活動既要把看到的、聽到的寫具體生動,也要結合活動特點,抓住關鍵,暢談自己的收獲或感受。不同的活動,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活動能增進友誼,有的活動使人輕松愉快,有的活動能使人增長見識,有的活動能催人奮進……文中有了真情實感,才能感染讀者。
四、評價激勵
學生找準了努力的方向之后,更需要教師適時的利用“表揚”這一推手,進一步推動學生不斷創作的腳步。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如:可以班級QQ群,面對全班學生和家長發表班級中的優秀習作,在一次又一次的點擊率中促進學生的再創作,更讓學生找到了成就感;可以在班級不失時機的暢讀優秀習作,張貼于墻上,并引導學生挖掘習作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的自豪感不斷提升……
總之,活動作文的開展,開辟了作文教學的新天地。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內容,生動的情景。讓習作與活動扎實結合起來,加上教師的巧妙引導和賞識性的評價,學生的寫作水平會逐步提高的。
作者簡介:吳凌云(1978.8),女,漢族,江蘇淮安,畢業于淮陰師范學院,漢語言專業(本科),從教18年,小學一級教師,區骨干教師,區優秀教師,區優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