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數據技術應運而生,而且獲得了極為廣泛的發展與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因此,本文基于大數據的概況和船舶安全監管現狀,重點研究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船舶安全監管模式,深入研究大數據在金融、教育和安全管理領域的運用。通過揭示傳統船舶安全監管的不足,工作人員可以從大數據管理的角度,尋找全新的船舶安全監管模式。其中要想進行船舶安全檢查,就必須實現危險貨物的監管,并從而實現船舶安全風險預防和預先控制。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船舶安全 監管模式
近年來,我國船舶安全事故頻發,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船舶安全問題。面對這一問題,監督船舶安全的主要部門需要加大重視力度,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致力于解決船舶安全問題。由此可見,對大數據時代船舶安全監管模式的研究是極為重要的,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工作人員必須從海事管理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將大數據應用于船舶安全監管,為我國建立起以安全管理需求為導向的可預測的船舶安全監管體系。
一、大數據時代和船舶安全監管模式的發展概況
1、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概況
眾所周知的是,大數據是難以通過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法進行運行的,在對數據進行系統分析和處理整合時候,工作人員必須要注重數據分析和應用的方法。大數據技術的核心是利用數學算法對具體的數據集進行分析和處理,同時在系統而權威的大數據理論的處理之下,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獲得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見解。[1]與此同時,大數據關注的是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分析,而不是因果關系,換而言之,工作人員主要利用大量的數據來預測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其中,工作人員主要在操作過程中使用計算機系統,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也必須要保證其安全可靠性,及時、快速地預測情況。因此,大數據分析是一個動態的數據管理過程,可以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對現實具有指導意義。
2、船舶安全監察與管理的發展概況
經過調查與研究,在船舶安全監督管理中,我國的很多專業部門引入了現代技術,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說其監督系統不夠完善,當前海事部門在船的安全仍然是我國相關部門的主要問題。傳統的監管手段早已不適用,而且很多檢查鏈接到相關檢驗證書只是局限于表面,而且很多監管工作也無法保證以人為本。目前,船舶安全監管工作仍以人工操作為主。雖然引入了現代技術,但很多員工依舊不大了解大數據的運行模式,只是單純地將它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很難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此外,我國的信息管理系統不完善,目前建立的海事部門安全監察信息系統存在很多漏洞,工作人員無法根據現有數據尋找出有效的信息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安全監管工作難以實現有效的事先預防,降低了安全監察工作的效果。船舶安全監管主要是系統管理和運行監管,但是依舊在這些方面使用傳統的事前管理方法,沒有做到作業前的法定檢查、作業期間的年度或定期檢查,工作人員也無法掌握好檢查船舶的情況。在船舶的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一旦對船舶和公司的安全管理以及船舶和設備的日常維護較為疏忽,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大數據時代的船舶安全監管模式完善措施
1、利用大數據建立預警機制
安全監控模塊的核心應用模塊是預防模塊,提前預測安全隱患,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學會利用大數據建立預警機制。基于大數據技術,工作人員需要通過應用計算機和相關軟件,借此來調查所有船只在港口安全信息、安全、事故記錄,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分析。[2]為了得到不同的船型和船舶航行的風險系數,工作人員需要對船舶溢油風險,操作失控,結構缺陷及機組概況等所有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與預測,學會使用大數據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的歧視和量化。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有效確定安全風險或事故概率,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根據其實際情況,加強港口安全檢查,準備緊急救援。由此可見,建立安全預警機制是極為關鍵的,必須要借助大數據信息系統進行處理。綜上所述,工作人員需要立足于對現有的海事部門數據庫和執法記錄數據庫的調查與研究,并結合實際風險防范要求,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海事處工作人員也必須定期參加培訓,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在預防模塊的基礎上,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決策和處置的效率。
2、利用大數據實現安全檢查
船舶安全檢查是海事部門地重要任務,進行船舶安全監督檢查意味著安全效率的提高,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現階段的國內海事部門的主要依據是國外引進的船舶風險評估機制,立足于實際情況,對被檢查船舶進行檢驗。其中,工作人員檢查的范圍和程度主要取決于船舶安全檢查員的專業判斷和質量,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加強了對大數據方法的運用,實現船舶安全檢查系統的完善,優化了現有的船舶安全檢查模式,同時也促進了安全人員的成長模式轉變。[3]此外,安全檢查員必須要進行相關的培訓,深入掌握安全法規法規,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因此,大數據分析是一個動態的數據管理過程,可以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對現實具有指導意義。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需要深入了解這一領域內的技術法規和壁壘,加強安全使用標準的規則,使自身具備基本的專業素,而且還要增強自身的綜合服務素質和綜合能力,建立起完善的技術展示平臺,促進這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船舶安全監督模式需要大數據技術的輔助,分析內部關系船操作數據和安全事故,實現安全風險的量化處理,最終達到對船舶安全的前瞻性預測。一旦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分析結果,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由此可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船舶安全監管模式的建立具有極為深遠的現實意義,使用大數據來實現船舶安全監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量化安全風險,為船舶安全監管預先控制的早期識別和預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凱,王騰飛,嚴新平.船舶導航與海洋運輸安全的發展動態與展望———TansNav2017國際會議綜述[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7,35(04):1-11.
[2] 尹健.大數據時代的船舶安全監管模式探析[J].世界海運,2016,39(03):25-28.
[3] 許鵬.基于大數據環境下的船舶交通流特征統計分析系統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6.
作者簡介:陳健(1981.11—),男,學歷:本科,單位: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