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是較早形成的科學理論,目前,學術界開始關注社會沖突問題,開展了對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初步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通過對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力圖揭示今后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研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馬克思 沖突 社會沖突
關于社會沖突思想的研究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以“社會沖突”為關鍵詞查詢,據中國知網統計,從1984年至今,共約2200余篇論文公開發表,其中博碩士論文500余篇,其中關涉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研究相對較少,僅有22篇學術論文公開發表。
一、國外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社會沖突問題的研究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人們普遍認為,有關社會沖突的思想從柏拉圖就開始了。近代以來,人們把意大利的馬基雅維利和英國的霍布斯作為起點,而比較嚴格意義上的社會沖突理論一般都認為是從馬克思開始的。國外社會沖突思想研究中關涉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有這樣兩個方面。
(一)西方社會學或政治學中有關社會沖突的研究
在社會學界,社會沖突理論是在結構功能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德國社會學家魯爾夫·達倫多夫是當代辯證沖突論的主要代表,他認為社會現象本身充滿著辯證關系,往往同時呈現出矛盾的二重層面。而美國西方社會學家路易斯科塞則是功能沖突學派的重要代表,與其他沖突理論家相比,他更重視沖突的過程和結果,尤其是注意分析社會沖突的功能。他認為,沖突在具有負功能的同時,也具有正功能的一面。而現代沖突論則在承認社會沖突的普遍性的同時,將社會和諧作為了研究落腳點,并建設性地認為社會沖突具有社會整合的功能,是社會變遷的動力。他們認為“穩定”是一個中性詞,還提出了“安全閥”理論。
在政治學界,有學者對沖突理論的發展階段做出了比較系統的探討,提出了包括托馬斯·阿奎那沖突模式理論、馬基雅維利的沖突模式理論、圭恰迪尼德沖突模式理論、霍布斯沖突模式理論、盧梭的民主沖突觀、博林布魯克沖突模式理論、自由主義多元論、馬克思主義兩級沖突模式理論、和諧主義沖突模式等具有代表性的沖突理論。
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提出了“文明沖突論”,雖其具有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片面性,并錯誤地認為文明沖突在國際沖突中起決定作用,而否認利益沖突是造成各種國際沖突和局部戰爭的根源,但我們卻從中得到構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些啟示。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在其著作中體現出對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重視
英國的戴維·麥克萊倫在《馬克思思想導論》一書中從階級的沖突來分析馬克思的社會沖突,他認為:“在馬克思看來,階級是基本的社會集團,借助于它們的沖突,社會按照它在經濟基礎中的變化而發展。”[1]霍克海默在《獨裁國家》中對國家資本主義中社會沖突的現實、資本家的剝削本性、法西斯主義等做了深入的分析。霍克海默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批判入手,試圖建立一個完整的批判理論。阿多諾在《否定的辯證法》中,從辯證法的否定性入手,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例如,關于矛盾法則、主客體沖突等。哈貝馬斯從交往關系來思考人的沖突問題。施密特從人對自然的控制分析人與自然的沖突。弗洛姆特別重視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對資本主義的本性以及法西斯主義做了抨擊。還有早期的盧卡奇從階級意識對資本主義階級結構所做的研究等等。
總的來說,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對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關注,為我們關于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多樣性的視角。
二、國內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研究現狀
總體上來說,國內關于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研究呈現為一個逐步深化的發展態勢。近年來,中國學術界在集中于研究社會發展理論的同時,開始關注社會沖突問題,開展了關于社會沖突理論的初步研究。對于學術界來說,面對轉型期中國社會的沖突現象,在理論上正確認識它的實質,尋找緩解乃至消除社會沖突的良法,事實上已成為當前理論探索的熱點和重要課題。具體而言,國內學者對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研究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嘗試結合經典文本對馬克思本人關于社會沖突的思想進行梳理和研讀
常向群在其1992年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論稿》中,從馬克思的經典文本出發,在分析西方社會沖突理論的基礎上,明確地提出了社會沖突理論概念,認為“社會沖突理論是研究由于價值觀、權力、地位、資源分配等因素引起的社會中的個人或群體間的對抗性行為的模式,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整合與變遷的狀況”[2],并把馬克思社會沖突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重要理論。
(二)關于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基本思想內容方面的研究
邢媛在其論文《關于青年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幾個問題》中以青年馬克思關于社會沖突“是政治國家一切社會斗爭、社會需求和社會真理的反映”的思想為基點,分析了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內容。其另一篇論文《青年馬克思的社會沖突思想探析》指出了馬克思的社會沖突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社會沖突源于私有制社會政治國家對真理的扭曲和對理性的蔑視;法律所保護的貴族階層的習慣和自由,必然導致對大眾自由的剝奪,進而形成對人的自由的壓制和爭取實現自由的巨大社會沖突;利益沖突是社會沖突的根本癥結,它真實地反映了國家、貴族與貧民之間現實的社會關系。卜長莉在其論文《馬克思的社會沖突理論及其影響》中闡述了馬克思社會沖突理論的基本思想,其認為:“社會沖突表面上是人們在社會交換中一種對抗性行為和關系,但其根源在于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不平等。這種不平等表現在社會結構的不同層面上:最基礎最根本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沖突,然后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最后表現在社會群體關系上則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
沖突。”[3]
(三)關于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影響及意義的研究
卜長莉的論文《馬克思的社會沖突理論及其影響》在闡述馬克思社會沖突理論基本思想的基礎上,指出了馬克思的社會沖突論對現代社會沖突理論的影響及意義。李培挺在其論文《重思馬克思社會沖突理論——發展的動力機制之揭示》中指出了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重要意義,其認為:“作為社會沖突經典理論的馬克思階級斗爭學說,在國外已被看成社會沖突理論的淵源”[4],同時指出了我們對待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態度:“我們對待馬克思社會沖突理論的正確態度在于,不是‘丟棄而是‘揚棄它,即重新發掘并詮釋它。”[5]
(四)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與其它社會沖突思想的比較
研究
左雪松在其論文《從階級沖突到社會沖突——對馬克思與科塞沖突思想的比較分析》中通過比較馬克思與科塞在社會沖突的主旨、時代語境、類型、功能及化解方式等方面的異同,深化了對社會沖突的認識。劉琳的論文《階級斗爭與地位爭奪——馬克思與韋伯分層與沖突理論的比較分析》從西方社會學的視角對馬克思的社會沖突思想進行分析,將馬克思的社會沖突思想等同于階級斗爭思想。
(五)運用西方社會沖突理論,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沖突思想,聯系中國現實,展開對社會沖突問題的討論
包仕國的論文《和諧社會構建與西方社會沖突理論》在回顧西方社會沖突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和諧社會構建中社會沖突的因素,并提出了整合社會沖突的利益均衡機制。另外還有李培林的著作《社會沖突與階級意識:當代中國社會矛盾問題研究》;徐東的論文《轉型期我國社會沖突的特點及基本化解對策》;楊淑琴的論文《轉型時期中國社會沖突問題研究》;李元書的論文《重新認識和正確處理當代中國社會的利益沖突》等都是通過對轉型期中國社會的沖突現象進行分析,力圖在理論上正確認識它的實質,并努力尋找緩解乃至消除社會沖突的
良法。
三、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對馬克思關于社會沖突思想的經典文本進行深入研究
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產生過程和基本特征,是我們科學認識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前提,而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產生過程,基本上都體現在馬克思的經典文本中。如: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考察社會的視角逐步轉到經濟——社會領域,也表達了其關于資本主義社會沖突的富有啟發性的思想觀點;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中,馬克思認識到利益沖突是社會沖突的根本癥結;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馬克思把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相結合,聯系歷史與現實,從而使社會沖突思想達到了理論高度。馬克思的經典文本是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研究的根本依據,而目前對馬克思經典文本研究的還不夠深入,因此,對馬克思關于社會沖突思想的經典文本進行深入挖掘,是其它研究的基礎,也是今后研究的發展趨勢。
(二)拓寬研究范圍,進行系統性的多學科整合研究
目前對社會沖突理論以及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研究還僅僅停留在社會學或政治學的層面,而缺乏與其他學科(如哲學、經濟學、心理學等)進行系統性的整合研究,更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弱化了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進而也限制了其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的作用。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應拓寬研究范圍,進行系統性的多學科整合研究,提升其理論高度,擴展其應用價值,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發展趨勢。
(三)加強比較性研究
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與其它的社會沖突理論具有密切的內在關聯,許多論者,把馬克思、齊美爾和韋伯的社會沖突思想一起視為社會沖突理論的淵源。把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與西方及其它社會沖突理論進行比較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們更全面、科學地認識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并力爭辨別非馬克思的社會沖突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們取長補短,更好地完善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 [英]戴維·麥克萊倫.馬克思思想導論[M].鄭一明,陳喜貴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82.
[2] 常向群.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論稿[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104.
[3] 卜長莉.馬克思的社會沖突理論及其影響[M].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5(2).
[4] 李培挺.重思馬克思社會沖突理論——發展的動力機制之揭示[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5] 李培挺.重思馬克思社會沖突理論——發展的動力機制之揭示[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作者簡介:郭森,中共宿遷市委黨校辦公室科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