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
摘 要:隨著地鐵建設規模城市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其規模和普及率也原來越高。運營中的風險事故也隨之增加,構建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是地鐵運營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應急管理體系的一部分。構建安全運營應急體系是地鐵運行安全迫在眉睫的任務和基本保證。針對這種情況,本文首先對地鐵運營應急管理概述進行了介紹,其次對地鐵運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現狀及運營風險分析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地鐵運營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給出了一些對策,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有用的建議和
啟發。
關鍵詞:地鐵運營 應急管理 體系構建
前言: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進程隨著城市地面交通壓力的與日俱增。在此情況,各大城市的地鐵建設工程數量不斷增加也不斷加快,因此,有必要對地鐵運營應急管理進行深入研究,對地鐵運營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起到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城市地鐵線路的增加使運營管理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實現應急資源的高效調配,通過管理流程和機制等各方面要素,地鐵運營管理主要以概念為基礎,整合運營管理機構、有效應對運營突發事件。
1 地鐵運營應急管理概述
根據我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對應急管理的定義,應急管理(EM)是針對突發性危機事件的預防、監控、處理和恢復機制。目前我國地鐵運營應急管理主要以應急預案、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制度為基礎。在預防準備階段,做好善后和補救事宜,并根據應急處理過程,主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管理對象的運營狀態進行監測,發現異常時及時發出告警。在監測和預警階段,應急管理是基于突發事件全過程的管理行為,在突發事件發生階段,則根據應急預案,及時組織人員和物資,制定應急管理預案,并對應急方案的實施進行模擬演練。對應急方案作出調整,展開救援和事態控制行動,具體可劃分為四個階段,即突發事件的預防準備階段、突發事件的監測和預警階段、突發事件的發生和處理階段,以及突發事件的善后和恢復階段。最后對應急事件的處理過程進行分析總結,要構建完善的應急管理體制和人員組織結構,不斷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2 地鐵運營應急管理體系運營風險分析及建設現狀
2.1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現狀
為確保應急管理體系構建的合理性,各構成因素之間具有密切的相互影響作用。從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來看,該系統是由地鐵車站、行車軌道、列車、機電設備和管理人員和乘客組成的復雜系統,按照地鐵運營狀態進行劃分,基于“一案三制”制度,又可以將地鐵運營劃分為正常狀態、非正常狀態和緊急運營狀態。而其體系構建則貫穿于地鐵運營的全過程中進行詳細分析,具體可以將其劃分由四大組成要素,即人員、設備、環境和管理,詳細闡述了地鐵應急管理中的預案、體制、法制和機制構建策略,探討了應急管理平臺的設計與實現。必須對地鐵運營系統開展應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對緊急運營狀態下的事態發展進行有效控制。
2.2 地鐵運營風險分析
相關統計結果顯示,多數地鐵運營突發事件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地鐵運營風險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人員軟條件因素,在各影響要素中占據主要地位,包括可能因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或乘客對地鐵設施的惡意破壞,工作人員和乘客兩個方面,導致突發事件的發生;(2)管理因素,包括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進而引發風險事故。導致可預見事故因素沒有得到有效排除和控制,地鐵運營技術水平等,可能因管理機構和職能的缺失;(3)設備硬性因素,因設備運行故障導致危險事故的發生,主要來源于動力照明系統、供電系統、通風排煙系統以及地鐵列車系統等,容易造成嚴重的人身生命財產損失;(4)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災害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以及落軌自殺事件、恐怖襲擊事件等引起的惡性事件,再比如由地震引發的地鐵隧道圍巖結構變遷等自然災害事故。
3 構建地鐵運營應急管理體系的對策
3.1 構建應急決策知識庫
應急管理知識庫的構建需要在平時收集和整理相關地鐵運營事件信息及處理方法,及時更新運營技術手段,從而為應急管理決策提供支持。應急決策具有較高的時間緊迫性,需要在先進技術手段支持下,通過采用這種劃分方式,制定動態的應急管理措施,建立應急管理系統,在發生應急事故時,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事態詳細信息。由于地鐵運營突發事件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快速完成基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應急決策知識庫的支持下,快速生成幾套應急預案,供管理人員決策參考,從而提高實際處理方案制定效率和執行效率。圍繞整個管理生命周期內的應急管理需求,開展信息采集與預警工作、預防準備工作、救援實施與處理工作以及事態恢復和重建工作,確保地鐵應急管理的有序進行。總體而言,地鐵系統逐漸成為城市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確保其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需要為突發性事件處理提供方法和技術支持,是應急管理體系運轉的重要依據,因此不斷更新應急管理體系,能夠有效應對各種新型突發性事故。應急決策知識庫,確保管理機制的先進性,能夠避免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因此其構建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3.2 設置應急組織機構
在整個應急管理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具有最終指揮決策權,同時也是應急預案實際執行單位,在發生突發性事故時,確保整個應急處理組織機構能夠高效運轉。應急指揮機構具有應急管理的最高決策權,從具體機構設置來看,在發生突發性事件時,快速組織救援物資和設備,疏散乘客,控制事態發展,負責確定應急方案并組織實施。在進行應急組織機構建設過程中,合理劃分各職能部門的管理權限,應明確組織組成結構,并明確結構間的隸屬關系,確定各層級部門的管理責任。應急組織機構設置的合理性是應急處理效率的關鍵性影響要素。主要由指揮部門、現場救援部門和日常管理部門組成。日常管理部門則負責平時的地鐵運營監測和管理工作,參與應急機制構建。應急管理部門要對故障設備或損壞設備進行維修或更換,恢復地鐵系統的正常運行狀態。并負責管理制度的具體執行。完成突發事件處理后,需要日常管理部門與現場救援部門相互配合,迅速恢復現場和清理現場。
4 結束語
地鐵運營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通過構建基于應急管理知識庫的管理框架,對管理體系進行改進合理設置應急組織機構,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對于地鐵系統穩定運行有重要影響,可以有效提升地鐵運營應急管理效率和事態控制成效。
參考文獻
[1] 汪茉莉.地鐵運營突發事件應急研究[D].東南大學, 2016.
[2] 李云.地鐵突發事件應急管理[D].廣州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