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冬梅
摘 要:性格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幼兒時期是性格形成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在這一時期對于幼兒的教養是非常重要的。隔代教育現象是社會的必然產物,它的存在必然有合理的成分,而對于它消極的意義,只能努力完善。
關鍵詞:隔代教養 幼兒性格 影響
一、隔代教養概念的界定
隔代教養是當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從現象的角度可以更為全面地認識和理解隔代教養。是指年輕父母因為各種原因(就業、進修、求學、經商等)無暇照顧子女,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主要或全部責任交由祖輩的教育現象。也就是說,所謂隔代教養指的就是幼兒的教養主體為祖輩(或大部分由祖輩)來承擔,父母與孩子接觸至完全放棄對孩子的撫養與教育 。
二、隔代教養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隔代教養作為傳統的教養方式,具有積極的意義,祖輩豐富的教養經驗、人生閱歷以及耐心和時間都是不可忽視的巨大優勢,而且隔代教養有助于孩子養成尊重老人的優良品德,這些都是有利于幼兒的成長。但是,盡管隔代教養有其合理的一面,我們也確實看到了隔代教養存在的許多弊端。
(一)隔代教養易使幼兒養成不良習慣
隔代教養——“放羊式”的教養居多。所謂的“放羊式”教養方法,就是說放任孩子的思想,讓他按照自身的喜好來自由發展,這時期的孩子“自我中心”十分強烈。他想要學習什么樣的技能,他想怎么樣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方法,他要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無論是什么樣的想法,孩子們完全取決于自己,不受家長的局限,充分得到自由。這樣容易導致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等好吃懶做的壞習慣,不熱愛勞動,不懂珍惜勞動成果,認為這一切理所當然。在這樣壞境生長的幼兒自立及行為處事能力會降低。
(二)容易使孩子錯失形成良好性格的關鍵期
曾經遇到過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她父母常年在外經營自己的事業,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托付給了爺爺一人照看,家庭條件原本就富裕的她,再加上爺爺的溺愛和順從,只要是看見其他小朋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她都要向爺爺要錢去買,得不到滿足就會大哭大鬧。長期以來導致她養成了小小年紀花錢如流水的習慣,這難道說她天生來就有著習慣,還不是慣出來的毛病嗎?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三)引發家庭矛盾,導致親子隔閡
幼兒出生的前幾年,父母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畢竟,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最重要的親人。幼兒從小就跟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習慣了接受他們的袒護與遷就,也可能養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習慣,當父母在某個時間段內接管幼兒,或者從祖輩手里完全將幼兒接管過來時,他們可能就會急于去扭轉幼兒的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父母和幼兒之間就極容易出現對立情緒。這種對立情緒會讓寶寶更加疏遠父母,退縮到祖輩的身邊。于是祖輩和父輩之間就很容易因為幼兒的教育問題引發家庭矛盾。
三、改善的對策
(一)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加強溝通
由于出生與成長的環境和時代有著顯著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幼兒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比如,年輕一代可能更注重幼兒智力培養、個性發展,他們往往會更多地向幼兒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祖輩們則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會給幼兒更多的約束。在教育幼兒的事情上,兩代人要盡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只有統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幼兒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更多的問題。
(二)優化家長教育方式
現代社會壓力增多,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家長們應多學習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學知識,多與幼兒園教師溝通避免由隔代家長與教師間的二次語言失真。多開展三代人共同組織的活動,增進了解,在處理孩子問題上,理性分析正確對待,當矛盾發生時,講出自己的科學道理讓對方信服。兩代人協商必要可行的家規同時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感和獨立性,老人們應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區分愛與溺愛的
界限。
參考文獻:
[1] 黃祥祥.論隔代教育與幼兒心理的發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4),60
[2] 國偉.隔代撫養究竟好還是不好.家庭(廣州),1999(12)
[3] 易云.“隔代教育”困擾家長[N].教育文摘周報,2002—10—23
[4] 盧樂珍.怎樣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2(12)
[5] 隔代教養——無奈中的現實選擇[J].幼兒教育,2003(05)2
[6] 李晴霞.試論幼兒教育中的隔代教養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1(03)3
[7] 王玲風.隔代教養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兒童心理衛生,2007(10) 4
[8] 王振宇.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