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摘 要:中美貿易是目前的大熱話題,對中美兩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由于中國的經濟力量的崛起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注意,發起貿易戰一方面是想對中國經濟有負面上的沖擊,另一方面也是對未來戰略的考量。從發展過程來看,這將是一個長期的博弈,短時間是無法化解的。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 起因 影響 進程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在不斷強化的貿易戰背后,影響的不僅僅是兩國的利益,更是牽動了整個國際的貿易進程與發展。貿易戰如何出現?起因是什么?我國該如何面對?本文就這個話題與大家一同交流。
一、中美貿易戰爆發的原因
中美貿易戰的爆發,社會上眾說紛紜,各種原因猜想不斷涌現。有人猜想是由貨物貿易巨大差額說導致的貿易戰,但更多人說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美國的霸權主義,害怕中國崛起而開展的戰略壓制。
(一)中美貿易嚴重失衡
中美貿易失衡是特朗普政府挑起貿易戰的直接原因, 美國要求中國降低美對華貿易赤字1000億美元并且進一步開放市場。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就針對中國采取了“特別301調查”和“232條款”通過美國法律來收取中國關稅。近來年多次針對中國經濟貿易,主要是中美貿易嚴重失衡。
特朗普為了讓美國和世界的貿易保持平衡狀態,所以不斷地向正在發展的中國進行施壓。一個國家如果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態,這樣對國家經濟是不利的,而美國認為中國是貿易逆差問題的主要矛盾點,所以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把所有原因都追責到中國頭上,這樣是不合理的。
(二)兩國統計口徑的不同
根據現在貨物的統計方法,其實夸大了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逆差。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 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為4298億美元, 中國對美國進口總額為1539億美元, 中美間的貿易順差達到2758億美元, 而據美方統計稱, 美中之間貿易逆差達到3752億美元, 中美之間統計相差1000億美元。
中國許多行業都是通過加工組裝來參與全球經濟當中,比如蘋果手機的制造。中國參與的是零件的組裝和加工,其他國家則參與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但最終出口的卻是從中國來收取大部分費用,但中國在其中賺取的并沒有收取的費用那么昂貴,這樣明顯的就夸大了兩個的貿易逆差。
(三)遏制中國制造2025計劃
美國官員在政府會議中,明確表明中國采取關稅500億的原因是想要遏制中國制造2025。由于美國的“再工業花戰略”與“中國制造2025”存在沖突,兩者戰略都是想要進行產業的發展與再利用,美國為了保護自身的經濟發展,而提出中國貿易戰來遏制中國的產業升級。
中國制造2025主要指中國在10個新的領域不斷創新, 提升國家核心科技競爭力, 這對于中國甚至全世界人民來說是一件好事, 中國總是以自身發展得到的好處與其他國家分享, 與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霸權主義不同, 中國講究的是共贏, 全球自由化貿易。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 美國政府不順應時代潮流, 反而逆其行。
(四)進一步鞏固美國霸權主義
美國在歷史的舞臺上一直都是強權霸主的形象存在,為了維護美國在全球的地位,利用一切方法來鞏固自身。由于近年來,中國的綜合實力越來越來高,同時積極和平的全球理念讓中國形象在世界地位上不斷提高。深感壓力的美國,不得不從多方位來抑制中國的發展。其實發起中美貿易戰,明面上說管理中國的經濟關稅,實際是想扼制中國的發展,消除對美國地位的威脅。
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中美貿易的最大影響,當然是兩國相互的貿易,以及相關的國家企業、本國產業、人口就業以及宏觀經濟。美國作為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卻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直接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一)影響全球經濟市場
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向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提出貿易戰,這給全球經濟都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同樣,在數據研究中,可以看出貿易戰的開始也影響了兩國的股市波動。全世界國家都在坐觀兩國貿易戰,不由自主地都會對本國采用保護主義政策,進而對世界經濟自由化的進程產生不好的影響,同樣也會弱化WTO的作用。
(二)促進國內產業轉型,逼迫政府擴張內需
中美貿易戰,對我國低端產業的出口形成了重創,不得不面臨產業的轉型。只有向更高的產業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才能更好地走下去。同樣也加快了中國的新一步的改革與開放,步伐的加快,各個產業的自身建設,都可以促進國內產業轉型。
中國是個勞動力眾多的國家,內需較大,這樣也表明了市場潛力的發展也是極大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是內需的帶動,才能不斷地發展下去。中美貿易戰,讓政府階層明白中國可以自身發展強大去拉動外資的投入,而不是一味地對外出口。我國就可以加快收入分配和供給側改革,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老百姓消費質量。在低水平的消費供給與需求基本平衡以后, 倒逼各級政府特別關注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擴大市場需求。政府為生產者排憂解難, 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營商環境, 穩定內資、吸引外資。
(三)刺激中國政府和企業外開放的力度和廣度
美國向來把中國當做潛在的戰略對手, 不論是在經濟還是政治。將刺激中國政府開發新興市場。國內以中西部地區為主導, 國外倡導中國企業走出去, 給外企走進來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不是用僅剩不多的人口紅利來吸引投資。以一帶一路為契機, 加大自身科技開發, 與別國開展合作, 開拓海外市場。此外也將影響中國外貿企業注重質的開發, 不再出現中興那種受“質”于人的窘況。
三、中美貿易戰的應對措施
(一)加快我國產業結構改革, 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從我國的出口產品可以看出,我國還是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出口的都是一些加工零件一類的初級產品。這些產品都是利用國內的廉價勞動力創造的,而真正獲取利益的都是美國的產業。我們應該改變這樣的產業不平衡的狀態,加快自身的產業升級、培養高新技術人才、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經濟。
中國要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生產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以及在戰略性產業上擁有話語權, 靠的不是投資更多的下游組裝和加工工廠, 而是培育更多擁有自主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上游企業。因此, 我們必須實現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現代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進一步改革開放,推動貿易多元化
美國的猖狂,正是因為我們對它們的依賴。我們應該進一步的進行改革與開放,讓自己的市場在全球上多元化起來,與其他國家或組織進行經濟貿易的往來,加強對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這樣可以減少我國與美國的貿易摩擦。
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擴大進口,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在留住自身資本的同時也要吸引外部優質資本。在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營造與鄰近國家或地區健康穩定的經貿關系,聯合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國家和地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廣交朋友,持續擴大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并贏得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支持, 防范美國、歐盟、日本和印度一起對中國施壓與遏制中國的發展, 積極創造有利于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外部環境。
(三)健全法制體系,完善經濟市場
很多時候,我國企業都面臨著不公正的調查,針對性的調查讓企業備受傷害。我國應該健全法律機制,讓企業們在面臨不公對待時,有法可依有路可走。同時也要完善經濟市場,讓貿易摩擦減少、避免貿易爭端。
在對面美國的一味施壓時,我們也應該用法律的武器來堅決抵制,可以通過談判以及等等措施來化解貿易摩擦。因此, 完善法律機制, 政府適當的給予援助 (比如設立貿易救濟的相關部門) , 可能我們的企業就能站到主動方。當然, 在這么多的貿易摩擦中, 我們也要反思自己, 取長補短, 盡量避免貿易爭端。
參考文獻:
[1] 關于中美貿易戰和影響效應的冷思考[J]. 梅詠. 中國棉麻產業經濟研究. 2018(02)
[2] 特朗普政府發起貿易戰的可能性分析及中國的應對策略建議[J]. 朱磊,鄭海濤,王惠文,任若恩. 新金融評論. 2018(01)
[3] 20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對當前中美經貿關系的啟示[J]. 何曉貝,張岸天. 新金融評論. 2017(01)
[4] 中美貿易戰的進展、影響和應對措施[J]. 李春頂. 中國市場. 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