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
摘 要:人口販運對人權的嚴重侵犯,泰國雖然作為人口販運主要來源國、過境國和目的地國,大部分受害者來自中南半島的國家,不過人口販運并不只是從一個國家非法移動到另一個國家這么簡單。人口販運的型態大多是性剝削、性產業與勞動剝削,而且除此之外,還有兒童販運與器官販賣。許多游客視泰國為一個可以任意和未成年少女、男孩發生關系的天堂。有人口販子提供未成年少女、男孩,當他們被抓后總是可以賄賂的警察。
關鍵詞:泰國 腐敗 人口販運
一、遏制人口販運的法路徑
多年來,泰國通過建立機制,開展國家政策和規劃活動,實施預防措施以及采取執法措施,努力處理人口販運問題。《打擊人口販運法》頒布,于2008年6月5日生效;它列出了人口販運的新定義,并規定對違法者的處罰。
根據“販運議定書” - 聯合國關于預防販運罪和保護販運受害者的國際協定 , 2008年《打擊人口販運法》對人權和腐敗具有某些重要意義。
首先,它表示使用武力,欺詐或脅迫來利用超出其基本人權的人的人口販運罪。雖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這些基本人權,但它們包括權利
(1)在尊嚴和權利方面自由平等(第1條);
(2)不被奴役或奴役(第4條);
(3)不得遭受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折磨或對待(第5條);
(4)在公正和有利的工作條件下工作和自由選擇就業,并獲得同工同酬(第23條);
(5)能夠休息,休假,這意味著合理限制工作時間和定期帶薪假期(第24條);
(f)生活水準足以維持工人及其家人的健康和福祉,包括食物,衣服,住房和醫療以及必要的社會服務(第25條);
(6)教育(第26條)(聯合國,1948年)。
其次,與之前的泰國反販運立法不同,該立法僅限于性剝削,只允許將女性和兒童列為有資格從政府獲得住所或社會服務的受害者,新法律禁止一切形式的人口販運通過將性剝削的男性受害者和勞動力販運的所有受害者首次提供保護[1] (Office to Monitor and Combat Trafficking in Persons, 2008; UNODC, 2009).
為此目的,法律允許覆蓋現有被販運的受害者,使其受到擴展的人權標準的保護。
在起訴方面,新法律明確承認其他當事方在直接販運者之外所起的具體作用;對于與販運人口有關的罪行,他們將受到與直接罪犯相同的懲罰,如果他/她:
(1)支持實施販運人口罪;
(2)通過為販運人口的犯罪者提供財產,或采購會場或住宿來幫助販運過程;
(3)協助罪犯以任何方式販運人口,以免他/她被捕;
(4)要求,接受或同意接受一塊財產或任何其他利益,以幫助犯罪者販運人口逃脫懲罰;
(5)誘使,暗示或聯系某人成為有組織犯罪集團的成員,其目的是實施販運人口罪(第1章,第7節)。
根據泰國《打擊人口販運法》2008年對人口販運的定義,
為剝削目的而進行下列行為的人被視為犯有販運人口罪(第1章第6節):
(1)通過威脅或使用武力,綁架,欺詐,欺騙,濫用權力,或從中獲取,購買,出售,販賣,帶來或發送,拘留或限制,窩藏或接收任何人給予金錢或利益以取得控制另一人的同意,允許罪犯剝削其控制下的人;要么
(2)采購,購買,出售,販賣,帶來或發送,扣留或限制,窩藏或接收兒童(未滿18歲)。[2]Source: Anti-Trafficking in Persons Act B.E. 2551
“人口販運議定書”第3條所載的定義旨在提供全世界關于販運人口現象的一致性和共識。
國內立法不需要嚴格遵循“人口販運議定書”的措辭,但應根據國內法律制度加以調整,以落實“議定書”所載的概念。
雖然立法中沒有出現“腐敗”一詞,但很明顯,上述做法很容易構成“腐敗行為”;參與此類行為的人可能會受到處罰:監禁4至15年不等。罰款范圍從80,000泰銖到100萬泰銖不等。
遏制人口販運的必要但不充分的解決辦法是建立一個起訴機制,指出該問題的主要關切。雖然新法律在界定販運活動的“受害者”和“侵略者”方面有了更大的清晰度,但實際上仍然很難追查參與這一過程的各個關鍵方,更不用說將其提交法院了。下一節中描述的案例表明,如果腐敗,泰國的人口販運可能繼續存在.無論是以“積極參與”還是“被動疏忽”的形式,都沒有在整個過程中以系統的方式真正根除。
二、腐敗之下的人口販運
泰國作為人口販運主要來源國、過境國和目的地國,值得肯定對參與人口販運的政府官員,泰國在打擊人口走私和販賣方面做得不夠,而且沒有制裁“串謀犯下販賣罪”的官員。人權組織和媒體曾于2015年提出證據,指泰南邊界地帶還有零星的亂葬崗,但泰國軍警和安保志愿者當時并沒有繼續勘查亂葬崗所在地的周邊山區。直到2015年,泰國警方在宋卡府發現埋了幾十具尸體的亂墳堆,這些人被人販子殘酷殺害的,直到泰國曼谷一家法院2017年7月19日對一樁被告多達103人的人口販運案宣判,62名被告參與跨國人口販運、暴力拘禁致人死亡、強奸等罪名成立,其中,包括陸軍中將瑪那·空辦、兩個名政府官員和其他一些軍官。瑪那是涉案人員中軍銜最高的,2013年升任泰南安全部門首長,而現任總理巴育·占奧差當時擔任陸軍司令。除參與國人口販運,瑪那還被控在泰國南部、孟加拉國、緬甸等地奴役被販賣的人口,其中包括不滿15歲的兒童。法院獲得了瑪那與人口販賣團伙的銀行轉賬記錄,他曾接收來自中間人的1480萬泰銖(約合298萬元人民幣)匯款。 [3]腐敗之下的人口販運、性交易,數據指出,每年在人口販運的獲利可以高達1,500億美元,相當于一個國家的GDP。當中涉及的除了販運者,也包括海關人員、賄賂、警方等等。
各界對泰國人口販運事態重視,特別是“腐敗”并且在問題的性質和程度方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人口販運被視為“經濟活動”時,腐敗與販運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明確,被販運的受害者被視為“商品”,參與販運過程的各方可以通過這種“商品”獲取利潤這樣理解“腐敗”,或許更容易理解它們如何運作以及它們為何繼續擴展。人口販運估計每年產生近320億美元。僅僅是數字,鑒于有關人口販運的統計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靠的,分散的和非系統地收集的,因此很難確定泰國在多大程度上符合這一總體情況。[4]
三、腐敗人口販運的管理
各界對泰國人口販運事態重視,大家看到后來估計覺得泰國是世界上對人口販運處理最腐敗的國家,都無可救藥了,爛透了。然后對泰國徹底喪失信心。無論如何過去10年,在打擊人口販運犯罪時,世界上約40%的國家沒有或極少有人因此獲罪。就是說:沒人管。(UNODC),在確定人口販運與腐敗行為之間的聯系時,本文采用了透明國際腐敗的操作定義:“濫用委托權謀取私利”。販賣行業的腐敗行為存在于販運的各個階段,包括招聘 在目的地工作場所,運輸和剝削,起訴和司法系統。 腐敗造成了惡性循環,確保了販運業務的繼續,阻礙了預防販運,保護受害者和起訴販運者的努力。盡管大多數人在獲取數據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學者們仍在探討腐敗與人口販運之間的聯系,從而限制了他們的研究。理查茲指出,人口販運中的腐敗可能采取積極參與和被動疏忽的形式。腐敗政黨在人口販運中的積極參與包括支付,接受和轉讓賄賂,以及促進販運交易(招募,運輸,剝削)以及妨礙刑事司法系統。[5]據報道,在泰國,一些執法人員和政府官員已成為販運罪行的當事方;據報道,許多人在相關的妓院擁有所有權股份[ 6]。被動疏忽是指官員無視正在發生的事情,不采取行動保護被販運的受害者,或忽視履行其應有的義務的行為。這與慣性,缺乏技能或當局的無效性不同。該術語是指那些貪污腐敗的人,他們選擇不履行對他們的責任/義務。當權威人士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時,就會使非法活動更加惡化。例如,還提出缺乏勞工標準的執行,以此作為對勞動力販運的激勵。此外,人口販運指標也可以被忽視,受害者的證詞被忽視,這使得販運者能夠繼續取得成功。
最近的一項探索性研究假設腐敗是人類販運的一個更強的預測因子,而不是其他假設的與貧困相關的原因。為了驗證這一假設,他們使用以下方法比較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數據,從最富裕階層到最貧困階層:
(a)透明國際的腐敗感知指數(CPI)中的腐敗變量;
(b)聯合國若干來源的貧困變量(人均收入,嬰兒死亡率,初等教育,預期壽命); (c)美國國務院“販運人口(TIP)”排名報告中的人口販運變量。研究發現,收入,嬰兒死亡率,初等教育和預期壽命并不是人口販運的良好預測因素,因為有關國家的相關性和回歸結果存在不一致之處。腐敗是唯一發現與各國TIP排名持續相關的變量,并且是唯一與TIP排名相關的統計顯著性變量。這導致他們的結論是,國家腐敗行為對人口販運的貢獻遠遠超過貧困。因此,遏制人口販運的努力必須解決這一重要的因果因素。
參考文獻:
[1] (Office to Monitor and Combat Trafficking in Persons, 2008; UNODC, 2009).
[2] 泰國《打擊人口販運法》2008年
[3] ( http://www.baidu.com/泰國最大人口販賣案宣判 陸軍中將獲刑27年)
[4] (Salt,2000,pp.37-41; Piper,2005,pp.203,215; Zhang&Pineda;,2008,p.43)。
[5] Asian Legal Resource Center Abuses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ailand. Written statement submitted to the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6] General report.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bor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