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亞文 王軍
摘 要:首先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研究特點進行了綜述;其次,闡述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合作虛擬參考咨詢、英國倫敦大學圖書館共享聯盟和加拿大CRKN等國外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典型案例;再次,分析了江蘇高校圖書館區域聯盟、廣州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等國內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典型案例。
主題詞:高校圖書館 協同發展 圖書館聯盟
1引言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學校師生對圖書信息資源的需求愈加呈現離散性,就必定要求圖書館之間合作和聯合;同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的開發戰略要求學校開放辦學、資源共享。高校圖書館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已成必然。
2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研究特點
“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是指高校圖書館之間為了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通過正式的協議或合同建立的一種組織。在國內高校圖書館領域,過去常用“高校圖書館聯盟”來表示;國外,“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常用“圖書館聯盟”“圖書館合作”“數字圖書館”“圖書館網絡”表示。
2.1國外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研究特點
國外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始于19 世紀,1925年美國加州的 Claremont University Consortium (第一個高校聯盟)的形成標志高校圖書館的協同發展[1]。
1972年Cuadra發表了文章“Survey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in the U.S”(《美國大學圖書館聯盟調研》),第一次研究了美國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2]。同年,美國的Patrick編寫的著作Guidelines for library cooperation:developmen to f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圖書館合作指南:大學圖書館聯盟的發展》),Delanoy和 Cuadra合著的著作Diretory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大學圖書館聯盟名錄》)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得到了較系統的研究 [3]。
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高速發展,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黃金時期才真正到來。國外的研究顯示,1998年,Kopp發表的“Library Consort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st, the present, the promise”(《圖書館聯盟與信息技術:過去、現在和將來》)得到了圖書館同行的廣泛關注 [4]。Bosticks在“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國大學圖書館聯盟的歷史與發展概述》)[5]中敘述了美國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概況,介紹了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建設模式、經費和管理方式,探討了網絡信環境下未來的發展狀況。
2.2國內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研究特點
2.2.1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發展模式研究
戴龍基和張紅揚從模式、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研究了圖書館協同發展 [6]。朱曉華分析了國內外圖書館協同發展的的研究概況,探討了協同發展的組織模式[7]。李家清闡述了圖書館協同發展的進展,研究了世界圖書館協同發展同質性、相互滲透融合及多極化的趨勢和發展特點 [8]。燕今偉,從組織模式、合作模式、功能模式等角度,探討了圖書館的協同發展[9]。李燦分析了國內高校圖書館聯盟發展趨勢及經驗[10]。
2.2.2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知識共享平臺研究
卜冬菊和曹悅恒(2016)分析了當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現狀,介紹了高校圖書館聯盟知識共享的概念,提出高校圖書館聯盟知識共享平臺及其構建方法[11]。
2.2.3基于信息鏈分析下的高校圖書館協同機制研究
馬媛(2015)將組織論中的信息鏈理論引入到圖書館情報學領域,構建了基于線性信息鏈結構、網狀信息鏈結構和集成信息鏈結構的區域高校圖書館協同工作模式 [12]。
2.2.4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成員權責研究
潘國雄、高波和黃梓陽(2015)首先用扎根理論對中美兩國高校圖書館聯盟成員權責內容進行理論框架的構建,給出了國內聯盟成員權責:明確聯盟組織文化細則,強調聯盟成員管理權利,提高權責的實際約束力等[13]。
3國內外圖書館協同發展的典型案例
3.1國外圖書館協同發展的案例
3.1.1美國芝加哥大學合作虛擬參考咨詢
芝加哥大學加入OCLC與美國國家圖書館聯合發起的合作虛擬參考咨詢服務成為全世界最完善的咨詢服務系統,該系統集合了眾多的高校圖書館、各類科研圖書館和社區公共圖書館,實現了優勢、特色資源的互補。[14]。
3.1.2英國倫敦大學圖書館盟系統
倫敦大學圖書館的聯盟系統的內容十分豐富,例如:個人興趣愛好收集,通過此系統,電腦智能選擇用戶感興趣的信息資源進行推送。參考咨詢服務,可幫助用戶找到所需的信息[15]。
3.1.3加拿大研究知識網絡
加拿大研究知識網絡(Canadian Research Knowledge Network,CRKN)是加拿大全國性高校圖書館聯盟。加拿大研究知識網絡在2004年資金有5700萬,其中2700萬是加拿大創新基金會(Canada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簡稱CFI)提供的,3000萬由政府和參與機構提供[16]。
3.2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服務的典型案例
3.2.1江蘇高校圖書館區域聯盟
潘松華、孫素云和吳小玲(2014)發現:參加江蘇區域圖書館聯盟建設的圖書館已達 104 個,高校圖書館參與13 個區域圖書館聯盟建設。牽頭圖書館分別來自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常州大學、揚州大學、南通大學、徐州師范大學、江蘇大學、淮陰工學院、淮海工學院、鹽城師范學院。區域圖書館聯盟開展共享的內容有:聯合目錄、館際互借、聯合參考咨詢等,從用戶滿意度調查表的反饋看,師生對文獻信息獲取的“準確性”和“經濟性”均超過80%[17]。
3.2.2廣州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
張樹中(2014)指出廣州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共享平臺有:“外文期刊聯合目錄、電子資源聯合目錄、光盤目錄數據庫、圖書館通用借閱平臺等”, 共建了“創新參考數據庫”,“內容包括材料世界、信息空間北學天地、經濟管理、輕工食品、環境科學、能源科學等13個學科” [18]。
4.結語
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根本宗旨是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聯合服務。圖書館協同發展需要完善的運作機制、政府的支持、持續的經費投入、圖書館聯盟文化的培育。由于每個高校圖書館在館藏基礎、設備條件、人才資源、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客觀上差異存在,其對聯盟所提供的支撐作用有所不同,需要彼此間的融合[17]。
參考文獻:
[1] Beerkens H. Global opportunities and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higher education consortia in Europe and Asia.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 University of Twente. Accessed on 2006(10).
[2] Cuadra C A,Patrick R J. Survey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in the U.S[J].College andResearchLibraries,1972,33(4):271-283.
[3] Patrick R J .Guidelines for library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M].Santa Monica: 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972.
[4] Delanoy D D, Cuadra C A. Diretory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M]. Santa Monica: 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972.
[5] Kopp J J. Library Consort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st, the present, the promise [J].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1998, 17 (1):7-12.
[6] 戴龍基,張紅揚.圖書館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組織形式[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18(3):36-39.
[7] 朱曉華.在合作中生存發展——論圖書館聯盟[J].圖書情報工作,2004,48(7):5.
[8] 李家清.我國圖書館聯盟進展及發展策略[J].情報資料工作,2007,8(2):76-79.
[9] 燕今偉.圖書館聯盟的構建模式和發展機制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9(4).
[10] 李燦. 高校圖書館聯盟研究對廣東高校圖書館聯盟建設的啟示. 圖書館學研究,2014(04):85-88.
[11] 卜冬菊,曹悅恒.高校圖書館聯盟知識共享平臺構建及發展優勢研究[J].情報科學,2016(04):86-89.
[12] 馬媛.基于信息鏈分析的區域高校圖書館協同工作機制研究[J].情報科學,2015(08):50-54.
[13] 潘國雄,高波,黃梓陽.中美高校圖書館聯盟成員權責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02):5-35.
[14] Marinoni E. Sato R, Isitemi Bibliotecari Delle Universita Padova Paris VI-VII Padova[J]. Unipress Library, 2012(4): 173-191.
[15] 馬園園.殷商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研究[J].蘭臺世界,2014(5):102-105.
[16] 孔凡蓮,高波.加拿大圖書館聯盟戰略規劃實踐及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4(10):62-69.
[17] 潘松華,孫素云,吳小玲. 圖書館聯盟利益均衡機制構建研究--基于江蘇高校圖書館區域聯盟的實例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4(12)11-18.
[18] 張樹中.高校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的現狀與發展對策--以廣州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4(6)45-47.
作者簡介:季亞文(1967--),男,江蘇省人,副研究館員,碩士,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圖書館采編部副主任。
王軍(1967-),女,河南省人,副研究館員,博士,研究方向:圖書館學,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圖書館館長,基金項目主持人。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一般項目“京津冀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研究”(項目編號:SM201714073002)研究成果之一,項目主持人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