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潔瓊
摘 要: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我寧愿相信成長是伴隨著破繭的痛,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我愿意在這個過程中去做那個孩子身邊的守護人
關鍵詞:愛 榜樣 彼此滋養 共同成長 披荊斬棘 相互輝映 靜待花開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教師,不僅僅是一個稱謂,它承載了太多的內涵和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師大師生座談時,明確提出“四有”好老師標準,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并且特別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對廣大教師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高尚師德寄予了殷切希望。
龍應臺曾在《目送》里面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師生也是如此,所以我格外珍惜這一路的同行。
一路上,讓我們彼此成為愛、創造愛。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師生之愛更是如此。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肉體出生,一次是靈魂的覺醒。當一個孩子覺醒的時候,他就不再尋找愛,而是成為愛、創造愛。每當想起曾經教過的一班班學生,一群群孩子,那一段段有滋有味的時光,那一張張稚嫩天真的笑臉... ...“老師,這個榴蓮太夠味兒了,您給解決了吧。”課間,高一五班一位同學抱著一個包在紙盒里的榴蓮出現在我面前,聲音里帶著對榴蓮味兒的“嫌棄”。我看得出眼神里是期待我接受的滿滿熱切,其中還夾雜點不好意思直說的委婉。每當看到榴蓮,那種特殊的氣味就會把我的思緒帶到幾年前,那個溫暖的時刻。老師,就像榴蓮,外表嚴厲猶如榴蓮的鋒芒和堅硬,但內心柔軟香醇,回味無窮。下課時,有學生聊天對我說“榴蓮那個味兒太奇葩了,老師您竟然愛吃?”我說“太愛了,而且會上癮。”沒有想到我的無意,在他們都是處處留心的關愛。每當想到這些,就像冬日午后的暖陽彌漫了整個心底。
一路上,讓我們彼此滋養,共同成長。我始終認為教育事業是一種有情懷的影響。而不是簡單的說教。老師不但要教書更要滋養孩子的心靈。那年的母親節,我和孩子們分享了一段心得:“我們往往容易感動于陌生人的付出,在陌生人那里更容易感到溫暖和愛,對身邊親人師長的付出卻更容易視若無睹。因為我們對陌生人沒有期待,陌生人些微的付出,都能被我們看見并記在心間。我們愛身邊的親人,我們對親人的愛想要換回他們更多的愛和關懷。如果他們的給予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標準,我們就選擇忽略。”在我說完這些的時候,周圍一切瞬間靜了下來。我自己率先帶頭自我反省,并把我對我媽媽要說的話寫在了一張信紙上。同學們也都陸續的行動了起來。后來,孩子媽媽們收到了孩子們充滿愛的信,流下了感動而幸福的淚水。愛是無條件的接納,我愛我的孩子們,不是因為他們多優秀,而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作為老師給予所有孩子的安全感,在愛里我們一起制定規則,即使你偶爾或者經常犯錯,我也會陪你一起成長為更好的你。
一路上,讓我們披荊斬棘,破繭成蝶。成長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一氣呵成的。我寧愿相信成長是伴隨著破繭的痛,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我愿意在這個過程中去做那個孩子身邊的守護人。我記得有一次在批改作業的時候,我發現有幾個同學的作業是雷同的,我沒有大發雷霆,而是在課堂的最后,說了這樣一段話:“想得到一件東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祈求別人給予自己或者復制這件物品,而是請求別人教會自己該如何改變自己,成長自己。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才不用害怕失去!因為我們有得到更好的能力。”下課鈴聲響起,這幾位作業雷同的孩子主動走到我身邊,承認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并且要求重新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份認真完成的作業。沒有大發雷霆,沒有說教,僅僅是通過心靈的觸碰,把孩子當成和自己平等的成年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教師要想學生邁向成熟而健康的人生,就要為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就像一顆種子,當我們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顆真善美的種子,就像提前為孩子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孩子內心的精神力量會帶領孩子去追求美好事物,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對世界的假惡丑有所抵抗。
一路上,讓我們相互輝映、靜待花開。那時的我剛畢業沒幾年,調皮的他們有時候喊我姐姐,記得有一次晚自習,突然停電了,同學們就點燃了學校緊急預備的蠟燭,往日燈火通明的晚自習突然換了一種風格,同學們都很新奇也很興奮。我們圍坐在一起交流了很多,連平日最害羞的學生都借著微弱的燭光毫不避諱的暢談了自己的理想。大家并沒有覺得耽誤了做題看書,相反每個人都有了更足的動力,甚至在燈光全亮的時候發出了一聲不舍,繼而大家相視一笑,又投入了浩瀚的知識海洋里,表情里是更加堅定的認真。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一書中談到,要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如果說種子意味著希望、愿景,那么歲月就是堅守,就是意志。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我看透了這個世界,但我仍然熱愛它。”這正是教師應該具有的智慧和勇氣。一個真正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也讓自己,在跨越重重困難以及懷疑之后,仍然能夠建立起對于世界,對于人類,對于自我,對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于信念。這種信任、信念乃至于信仰,是對于我們生命的一種根本信任,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只有不斷加強師德建設成為廣大教師內在的、自覺的行動,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真正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然而我以為這個過程并不是單純的為了教育而教育,教育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教育又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將他們割裂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會秉承教育人的信念和追求,與孩子共同成長的路上并不孤單我,愿意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龍應臺 《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