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明
摘 要:三產融合的實現有利于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對農村產業進行升級,也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產業公地的概念,然后提出了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的關鍵路徑。以期能夠通過多個措施,讓三產融合加速落實,讓農業經濟快速增長。
關鍵詞:產業公地 三產融合 路徑探析
引 言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問題是影響到國家發展和穩定的關鍵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業社會也開始轉型為工業社會,但是仍然需要漫長的轉型時期。我國農業現代化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國必須要堅定走向三產融合發展的道路,那么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必須要經過系統的分析,掌握清晰的路徑,才能得到落實。
一、產業公地
產業公地是指能夠為多個不同產業進行創新,提供必要支持的能力集合,表現出公共物品的特殊屬性,能夠同時被相關企業一同使用。產業公地本質上是一個精巧的系統,只要得到合理的維護,相關的企業都能受益。在該系統中,如果成員減少,那么系統內的資源也會減少,影響到其他成員的生存。在農業領域構建產業公地,也就是需要將農村中的合作社、農場以及農民聯合起來,形成聯合體。例如:在河北省,將農村區域的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農民整合起來,再和當地一家農業產業進行聯合,這樣也就在區域內構建了農業產業鏈,形成了完善的聯合體。
二、產業公地存在的問題
首先就是各個參與主體存在認知上的偏差,產業融合是說分工內部化,需要采用新模式和新技術。但目前大多數參與主體對于產業公地的認知存在偏差,農業產業的升級自然無法得到良性循環。其次就是利益分配存在問題,在大多數產業聯合體中,企業利益遠遠超過了農戶的利益,在其中形成了矛盾沖突。而受到市場的影響,農戶出現違約行為,將會造成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再次是企業的營銷存在問題,受到企業人員自身素質的影響,對于企業的營銷規劃比較落后,企業并沒有重視宣傳工作,造成企業的影響力小,企業的形象得到良好的宣傳。最后也就是相關人員的素質問題,相關人員缺少對管理知識和技術的了解,企業忽視了對人才的招聘,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得不到應用,導致企業中的產品得不到創新,這也成為了限制產業融合的基礎問題。
三、構建產業公地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的路徑
(一)建立正確的認知
首先應該要對產業融合建立正確的認知,通過宣傳教育,讓各級主體提高自己參與意愿。產業經營主體的認知是影響外部效果的關鍵因素,對產業融合導向起著關鍵引領的作用,也是推動產業發展最根本的動力[1]。例如:邀請領域內的專家進行講座,邀請相關主體進行學習,在講座中對于產業融合展開普及,讓相關領導、技術人員、企業人員以及廣大農民能夠在意識上形成融合。其次需要注重對產業融合理念進行創新。在市場導向下,做出產業園的規劃,要主動適應農業朝向第二、三產業進行發展的趨勢,讓三個產業之間得到銜接,逐漸打造出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基地。
(二)建設創新機制
首先需要對利益聯結機制進行創新,政府要發揮出引導作用,對農戶、農場以及合作社進行引導,通過履行合同制,在其中建立穩定的購銷關系,從而構建了產業公地的利益機制。其次需要鼓勵股份合作制的發展,通過形成企業聯合合作社和農民的模式,讓農民通過參與三產聯合提高經濟收入。例如:讓農民購買可增收的股金,享受融合帶來的利益,同時農民在其中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讓農民的主動性得到激發。
(三)建設營銷體系
首先需要加強品牌宣傳,企業需要借助國家對于本土品牌的宣傳,注重對結構的升級,在完善品牌形象的同時,構建宣傳網絡。其次宣傳營銷都需要積極利用新媒體工具,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也要借助信息技術,對生產原材料、生產經營、售后服務進行網絡化管理,利用信息平臺能夠形成一體式營銷體系。例如:三產融合建立品牌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上對品牌進行宣傳,開通微店商城,提供給客戶更加方便的服務。在公眾號上,建立完善的營銷體系,設立商城、配送、售后多個板塊的內容,用戶能夠得到快捷方便的服務。
(四)建設提升體系
產業公地也需要重視提升體系的建立,要注重提升人員的素質,重視培養創新人才,建立長效發展體系[2]。例如:政府部門組織建立培訓基地,邀請農業科研部門以及農業院校到培訓基地進行培訓,在產業公地內,讓技術人員和農民形成對口幫扶,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在農業中農民作為主力軍,農民的素質情況對于經濟效果有著直接關聯。因此,需要展開職業培訓,組織農民參與培訓,先進行產業融合理論知識的培訓,然后針對產業融合的實踐技術、經營知識進行全面的培訓。從而能夠讓農民逐漸成長為懂技術、有文化的新型農民,讓產業融合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結 論
綜上所述,本文先是簡單的介紹了產業公地以及構建產業公地,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動三產融合的路徑。首先需要通過宣傳教育建立正確的認知,讓相關人員能夠具備正確的理念;其次需要建設創新機制,尤其是對利益機制進行創新,保證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再次需要建設營銷體系,積極利用新媒體擴展銷售渠道,利用網絡宣傳品牌;最后需要建設提升體系,著重關注農民素質的培養,建設新型農民隊伍。
參考文獻:
[1] 促三產大融合 育鄉村新動能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7年)》發布[J].中國合作經濟,2018(04):35.
[2] 魏加威,李文瀾,王建忠.產業聯合體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廊坊市康達畜禽產業聯合體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