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中心小學,江蘇揚州 225211)
高效的課堂學習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注意力很難持續集中,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一定的時間內,讓小學生盡可能地獲得更多的知識,并加強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在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方面,教師可以從轉變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完善學生知識體系三個方面來入手加以研究。
小學生的特點是當遇到不會或者難解的問題時,他們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樣就會降低課堂效率,達不到預想的課堂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性地學習。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與他們的互動交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做一些補充,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發散思維,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畫一個圓,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找出其周長。這時,有的學生會用線按照畫出來的圓圍了一圈,再測量出線的長度,從而得出其周長。這種方法雖然并非傳統的數學計算方法,但也是數學思考的最初模式,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并把最后計算出的正確的周長與學生測量出的結果相對比,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點[1]。自主學習是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能力和習慣,我們常說的課前預習也是一種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方法。另外,對很多數學問題來說,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卻有很多種解法,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讓他們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對待數學問題時要學會創新,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做出思考。教師要對學生得出的答案做出一定的評價和引導,如果存在錯誤要及時糾正,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并且加以鼓勵。
例如,4+4+4+8=?這是一道小學數學題,答案只有一個,但是思路卻有很多。我們可以認為是3個4相加再加一個8,也可以把8分解成2個4,看作5個4相加等,方法有很多種,在解題的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否定學生,在學生出現一些錯誤時,也要讓學生自己想明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或類似的問題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對提高數學核心素養有很大的幫助。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上課時要注意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地擴展一些知識,讓學生適當地了解。此外,還要注重平時思維能力的鍛煉,因為數學題是最容易鍛煉思維能力的。
例如,有一次,小明、小剛和小強在分梨,小明說:“我把這筐梨先分給你們一些,剩下的便是我的。”于是,他把梨的一半給了小剛,然后又給小剛加了1個。接著,他又把剩下的給了小強一半,也同樣給小強加了1個,最后剩下5個梨,他自己留下了。請問,一共有多少個梨?這是小學四年級的一道數學題,在這道題中,我們可以用一些帶有標記的紙代替題中的梨,發散思維,用腦子去想一下。思維能力的鍛煉,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來決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問題,還要注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會學生如何發散思維,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益。
[1] 金丹.運用“嘗試·分享·導學”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1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