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莉
(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實驗小學,江蘇南通 226002)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其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便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然而,由于微課在我國的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還有待完善,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微課的研究,充分發揮出微課的價值,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微課教學的優勢集中體現在“微”字上,“微”表示微課的內容短小精悍,便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對于微課的制作,教師要先深入剖析教材內容,著重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言簡意賅地向學生展示重難點知識,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1]。除此之外,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狀況,通過反復觀看視頻課程進行鞏固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微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除此之外,注意力不集中且耐性差是小學生學習中表現出的兩大問題,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通常來說,微課視頻控制在五至十分鐘,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微課,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傳統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無法保障教學效果;而微課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在學生注意力集中時突破知識重難點。除此之外,微課擺脫時間與空間的束縛,便于學生利用互聯網設備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2]。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微課同樣存在其自身的不足,具體可以從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兩個方面分析:
從主觀因素方面來看,受到網絡開放性特點的影響,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而學生的明辨是非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許多學生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里,荒廢了學業。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重視強化對學生的監督,否則學生會偏離教學方向,將大量時間與精力投入娛樂信息中,這樣必然會給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教學效果帶來極其不良的影響。
從客觀因素方面來看,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許多學生缺乏購買微課學習設備的經濟實力,無法保障學生學習進度的一致性,不利于實現教育的公平。為此,現階段,教師僅可以將微課作為輔助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不能夠過多地依賴于微課教學。
由于微課視頻的時間不長,要求教師錄制微課視頻時要重點講解與剖析專題知識點,減少其他無關語言與知識的影響,讓學生親眼目睹知識解構的全過程,讓學生直觀深入地理解知識本質[3]。所以,為了讓學生快速投入到學習狀態,要保證每節微課的目的與主題明確。
除了教師可以講授錄制微課視頻,專家學者與學生等都可以自主錄制講解視頻,從而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內容[4]。除此之外,與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內容與形式十分多樣化,對于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在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微課素材。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拍照收集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并在班級微信群進行素材分享。同時,學生可以在微信群中與同學分享對對稱圖形的認識,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收集來的微課素材制作視頻,而后將微課視頻上傳分享至平臺上,從而便于學生下載觀看,幫助學生更好地補充相關學習內容。
在完成課本內容的預習后,學生通常對學習內容有初步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點突破學生存在的問題。所以,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錄制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而后向班級學生進行專題講解。總之,微課在小學課堂教學之中的運用,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及時地解答了學生存在的困惑與疑問,對于保障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重視向學生傳授豐富的數學知識,更要培養與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與幫助,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這一部分內容時,許多學生無法理解三角形高的繪制方式。為此,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視頻,對于三角形結構與作高線進行示范,緊接著在教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地處理學習中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融入問題式教學法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出微課的作用,為課堂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障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課后復習與鞏固環節中,微課有著重要作用。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高的學科,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然而,短短的45分鐘課堂教學時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無法保證學生充分地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講授圖形面積的相關知識時,由于受理解能力的限制,許多學生常常混淆這部分知識。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總結歸納知識點,運用對比分析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以及圖形的面積公式,讓學生隨時可以學習與對比面積公式。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與微課教學的發展,在線學習成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運用在線教學模式可以實現教學資料的分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活動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然而,隨著微課教學的出現,教學活動擺脫了區域限制,便于其他教師學習與借鑒,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融入微課教學模式,同時要重視加強對微課教學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1] 陳秀琴.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82-83.
[2] 殷建紅,宋燕.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76.
[3] 劉花.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36):60-61.
[4] 關超.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