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頤
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尤其是語言類高校就業難問題一直占據著新聞媒體的熱門版面,是人們尤為關注的話題。而少數民族語言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更是社會熱點問題中的重點和難點。由于諸多原因,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普通漢族學生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大環境下,人才市場競爭環境激烈,當少數民族畢業生與漢族同屆畢業生面臨接受同樣的市場選擇時,會處在相對劣勢的地位。而語言類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都是一項老大難,因此,語言類少數民族的就業問題狀況更是令人擔憂,不能忽視的。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指出,就業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主要問題之一。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外語類高校的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嚴峻形勢尤為突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率,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大重要課題。
該研究以大連外國語大學為例,對英語學院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樣本的抽樣調查,并對大連外國語大學其他各語言類專業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現狀進行抽樣調查,作出對比分析。同時對英語學院有典型性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及其導師進行了深度專訪,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作為專業外語類高校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外語專業”和“少數民族”無疑是他們身上最顯著的特征。現對這兩個特征進行了以下的分析:
(1)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大學生就業難一直都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而少數民族問題更是國家再三強調的重點問題。把著眼點放在熱點中的重點,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大背景下,更是不能忽視少數民族同學的就業狀況。
(2)語言專業: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優勢
外語院校里的少數民族在學習某些語言時有著先天的優勢。維語中就有著很多和世界其他小語種相似的大舌音或者小舌顫音,和很多中東國家的語言相通,因此往往在這些語言的學習中少數民族同學會更加優秀。這直接影響了外語院校的少數民族外語學習的方向。比如很多新疆同學選擇在大學學習俄語,很多朝鮮族同學在大學學習朝鮮語,等等。少數民族的語言反而使少數民族同學自身在學習語言時更具先天優勢。
語言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益嚴峻。其中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嚴峻形勢更為突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率,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大重要課題。通過對大連外國語大學近年的350名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研究,得出的數據并不樂觀。經過分析,少數民族畢業生尤其是語言類高校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現狀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就業率普遍較低,且實際就業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因為少數民族的特殊性,一些用人單位甚至會委婉的拒絕少數民族的求職者。
(2)就業行業與語言類專業聯系不大。參與調查的語言類高校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們畢業后很大一部分從事著與語言專業并無關聯的工作,如行政前臺、地產銷售等工作。語言類專業學生的標簽在他們身上開始慢慢淡化,已然不再是他們在求職和工作過程中的優勢了。他們很難在身上找尋到語言類高校畢業生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歸屬。
(3)就業區域過于集中,就業渠道受限。受文化信仰等諸多因素影響,少數民族畢業生的鄉土地域觀念強烈,畢業后紛紛返回新疆等故鄉就業。作為語言類專業的學生,相對少數民族聚居地,國內其他大中城市的相關就業機會和成長平臺明顯更多。
根據對大連外國語大學語言類專業少數民族畢業生的調查問卷,當被問到形成這一雙積弱就業狀況的原因時,語言專業少數民族畢業生群體也對這一嚴峻問題有著深刻的思考,由此經過綜合分析得出以下幾點原因:
(1)自身的綜合素質不夠
(2)就業意識淡薄,求職不夠積極主動,準備工作不充分
(3)就業期望值過高,追求高薪或者過高的社會地位
(4)漢語水平的短板
通過調查我們能夠了解到,除了少數民族畢業生自身的各種影響因素之外,家庭、高校、以及社會用人單位等外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
家庭方面,很多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家長是比較傳統的,他們有著一定的民族信仰,要求子女畢業后返鄉工作。雖然大學生畢業留在北上廣還是回到家鄉是學生個人的自由選擇,但是少數民族畢業生有其特殊性,少數民族所在的西部地區經濟稍弱,所能提供給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和成長平臺相對較少,尤其是語言類相關的工作,更是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
高校方面,給予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幫助仍然不盡人意。高校擴招涌入大批量少數民族學生進入語言類高校學習語言,這是他們走出新疆、走出家鄉的機會,但是當他們面臨就業之時卻無法給他們更好的幫助,四年高等教育如同曇花一現。有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在考研大熱的浪潮下,盡管就業形勢嚴峻,只有極少的少數民族同學會選擇讀研深造,這不禁讓人深思。誠然,培養一個少數民族的語言類學生或許要比培養一個普通的語言類大學生需要更多的精力,但是這其中的付出是有價值的,高校應當在錄取工作時候對少數民族學生給予相應的照顧,根據其的強勢學科進行分流。在其面臨畢業就業時給予一定的推薦和指導。在國家再三強調民族平等的今天,很多少數民族的畢業生還是會有很多的無奈和心酸。
在社會用人單位方面,對少數民族態度并不客觀。用人單位和企業更傾向于文化背景相同的或是漢語等基本水平較高的畢業生,這就導致在這幾個方面水平較低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很不占優勢。社會與就業是高等教育的最終歸宿,用人單位的態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社會對少數民族群體的一個縮影。用人單位要反思自己,是否給與了少數民族畢業生平等的機會。
解決好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僅是民族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涉及少數民族人才工作的當務之急。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到千萬戶杉樹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而語言專業的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更尤其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把著眼點放在熱點中的重點,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大背景下,更是不能忽視少數民族同學的就業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