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利
目前我國的教育目的就是“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任何學科都要本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來教授,也要從小學生抓起。小學生有不同于其他年齡學生的一些顯著特點:首先是其觀察的自覺性和持久性初步形成;其次小學生記憶的目的性增強,意識識記能力增強,抽象記憶發展較快;然后此時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由幼兒時期的“經驗型”初步在一定程度上上升到了“理論型”。教育一向強調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根據小學生發展的這些特點,制定相關的教育計劃,堅持,因為小學生的教學必須要打好基礎,而語文教學是一些基礎的基礎,人文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的教學策略符合時代要求和學生特點,所以我們有必要必須堅持人文視角下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
1.緊跟時代腳步。社會是不斷發展的,時代是不斷變更的,技術也是不斷創新的,教育教學更是不能停滯不前,新知識、新技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不斷涌現,體驗式閱讀則是將這些技能與知識更加直觀生動地讓當今社會小學生掌握到的基礎和必備能力。所以,人文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能拘泥于知識的不變,在今天,在每一個變更的明天,我們都要賦予小學語文相應的涵義和教育教學方式,墨守陳規,自然是保守落后的體現且不符合當今時代的主題。而改變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為小學生帶來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知識和技能也也正是人文視角下小學語文的宗旨。
2.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現如今的社會,到處都在喊著“以人為本”口號,可見無論在哪個方面,“以人為本”的重要性都可見一斑。在小學教學中,“以人為本”“人”則是專指小學生,“本”則是指發展,人文教育視角下的語文教學體驗式閱讀在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小學生做人做事,培養小學生健全人格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3.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近幾年來,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果都不太盡如人意,存在著少、慢、差、廢等缺點,語文教學雖然一直以來都有其方式方法和一定的規律,但是一直都是混亂、不清晰、不明確、不成體系的。人文教育視角下的體驗式閱讀教學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結合。其教育模式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一些整理完善的方式方法,還能為小學生們指出一條學習語文的明路,讓他們學習到語文的知識并去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和領悟到新知識和新技能,實現“溫故而知新”。
1.教師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直接開講,一味地站在講臺上為臺下的學生灌輸文章知識,這樣使學生被動的聽課,并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會讓人感覺內容枯燥,另一方面學生聽起來也不容易理解。教師為學生們建設出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們在這個情境中積極探索,才能起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有一定的相關知識背景,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也會較為容易的進展下去。
在創設閱讀教學情境上,老師可以直接提供出這個背景,然后在這個背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們接著走下去;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去搜尋材料找到文章,自己來創造出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背景,分析文章的優秀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獨立思考、發現樂趣,他們會在課堂上也會不自覺地想要深入了解;當然,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進行,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們在課后思考,在下一堂課來回答討論,或者是組織學生們在課堂上獨立思考后再進行小組內討論共同探究,引發各個學生的回憶,讓學生們有的可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觀察、發現、合作,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培養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增強了其思維邏輯。這一方面體現的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也展現了學生們的主體地位。
2.督促小學生要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自主歸納總結。學生們在閱讀之前所搜集的資料或是文章是片面的、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在課堂上的學習的記憶也是短暫的,因此,若是實現好的閱讀教學成果,老師必須指導學生在系統全面的學習之后,進行歸納總結,每堂課程結束之后,要對本堂課程進行分析總結,每一篇優秀的文章學習之后還要進行一個總結,總之就是每個階段的閱讀學習結束后都要進行系統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回憶閱讀方法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回憶優秀的文章的長處還有教師教授的閱讀思考方式、思維邏輯的過程。歸納總結可以讓學生們發現閱讀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