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彥
(重慶市工業高級技工學校,重慶 永川402160)
引言:學前階段開展英語教學已經成為教育趨勢。作為學前教師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未來教育中向兒童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幫助兒童語言技能的獲得。3-6歲學齡兒童具有很強的形象思維能力。“英語繪本”文字簡單、圖文生動、故事情節有趣,能潛移默化地幫助兒童感知和學習語言、滿足孩子心智發展需要。因此,學前專業英語教學中同樣需要“繪本故事”輔助教學,幫助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正確選擇繪本、合理使用繪本,讓“英語繪本”的教育價值得到充分挖掘。
學前階段的學生喜愛鮮明的顏色,尤其是對比比較明顯的。因此在選擇英語繪本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偏向于對比度和色彩度較高的繪本,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首先,選擇繪本的內容需要結合學前兒童的實際英語水平。讓繪本的內容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符合,保證難度適宜。因為如果難度過高,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會產生一種畏懼感,不利于樹立學習自信。而內容過于簡單,反而會影響他們的語言發展。其次,繪本的內容應該符合學前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接受能力和學習發展特點。盡量選擇一些語言精煉,篇幅較小的繪本。這樣有利于學生進行記憶。最后,所選擇的繪本內容還應該具有生活性,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包括玩具、食物、交通工具、動物、植物、節日和顏色等等。就是還可以選擇自己創作繪本。因為我們現在舒適的味道,大多來自于國外。但是國外的繪本咱們也存在一些誤會差異,不一定適用于我國的學前教育兒童。所以,就是需要重視培養和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結合教學實際和本土文化開展繪本教學,以為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前階段,兒童需要得到一定的保護,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由此,就是需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人差異,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不同性格的學生。對于表現欲望就強的學生,應該給予及時的肯定;對于一些比較害羞,很內向的學生,應該給予多多的鼓勵。同學,在引導學生講述繪本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犯下的表達錯誤,并且從正面指導和鼓勵。
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聽和讀一些英語繪本故事,并設計一些多樣化的復述活動,讓學生將故事內容表達出來。從而讓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實踐。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創造相近類型的新故事、續編所讀的故事、根據故事內容開展情景劇和角色扮演等等。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之間開展小比拼,進行接龍講述或者配音比賽。實際上,就是學生對所讀的繪本內容有一個重復的過程,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逐步提升英語能力。
學前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不夠穩定。所以教學需要在英語教學設計中,加入一些豐富的互動,以保持他們也學習的狀態。比如,在閱讀繪本之前,向他們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或者音像等等,引起他們的注意。
處于學前年齡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表現欲和一定的表演能力。在閱讀英語繪本之后,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引導他們在課堂中自由組合、開展表演等等活動方式,能夠提高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英語繪本大多采用經典的智慧和上口的句子排列方式,再配以圖畫,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生動形象,有利于他們將自己理解的內容直觀的表達出來。比如,繪本《A Frogs Grows and Changes》,里面用文字和圖片結合的方式,描述了青蛙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等等。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的詞匯,還能夠讓他們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識,從而激發學習積極性。
通過英語繪本學習,將教學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降低了學前學生的閱讀障礙。例如通過繪本《Animals on the Bus》,基于這個繪本,教師在課前去做一些動物的頭飾。在講解繪本的過程中,邀請學生參與到扮演活動中,或者發出動物的特征性的聲音等。將就是教和學生的學完美結合起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障礙,提高教學效率。
結束語: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嘗試“英語繪本故事”教學能打破僵化的教學模式,讓“大”學生和“小”朋友樂學、善學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通過“繪本故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為今后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