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榮芳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鎮新廟小學,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017200)
新課改指出,要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科素養。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關注,但就目前教學來看,學生對閱讀的回答依然是千篇一律,更多的是形式化和模式化的教學,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完全沒有體現出來。那么如何在閱讀中使學生更好的將自己的思維發散出來呢?下面我將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小學語文課文一般都很有趣味性,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思維方式,把他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學習,理解。例如在講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這一篇課文時,課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我讓學生先聽一邊這篇課文的朗讀,讓他們把想象成為自己就是課文中的主人翁,這樣一下就拉近了與課文的距離。接著讓同學們自己朗讀課文,讓他們感受課文中所描繪的場景,“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這種情景我們是否也能感受到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的數著”,我們是否也跟作者一樣這樣玩耍過呢?“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走的很慢很慢的”,我們是不是也有過貪玩怕遲到的心理呢?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明白了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要求同學們在下雨天感受文中所描繪的場景,并寫出自己的感受,在實踐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有效的開發。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積累,在一定的積累上學會融會貫通。所以,教師要要求學生閱讀一些美文,如唐詩,宋詞等,可能學生一開始并不理解,但是當突然某個語境出來后,學生會不自覺的將這句話,這句詩流露出來,這就是創新。如學生在去上學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可能就會想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學生在感受媽媽的呵護與關愛時,可能會吟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會在課堂中流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朗讀一些美文或者名著,在朗讀的時候還是將自己帶入進去并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同的學生感受是不一樣的,沒有標準答案,這也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鍛煉的一個過程。我還會在課下給他們布置一定的作業,摘抄一些好詞好句,適當的進行背誦,將學生們抄寫的好詞好句張貼在黑板上,讓同學們都可以看到。通過這樣的積累,學生會由量變到達質變,閱讀能力會大大提升,思維的活躍度也會大大提升,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力。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在我們語文課本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課后要求,看下面的一幅畫,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出來;用“鮮花”,“掌聲”,“挫折”造一個句子,這些問題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隨著語言的發展產生的,通過閱讀,孩子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知識也漸漸豐富了起來。神話故事一直是深受小學生的喜愛,教材中的一些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如《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習這些課文時,我會讓學生再找一些神話或童話故事,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去體會神話或童話故事的精髓,從閱讀中積累表象,從而激起他們對生活的美好想象,激活埋藏在他們大腦中的幻想基因。此外,我還會定期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在閱讀,觀察生活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他們整理成一片優美的作文或者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同學們交流討論,根據學生的發言評選出“最優之星”。在這樣的閱讀想象中,學生的思維創造力無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思維,通過語文的閱讀教學無疑是最佳的途徑。師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作為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方法,發揮語文的感染熏陶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重視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生也要緊跟老師的思路,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交流時,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同學們并感受其他學生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