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嬌
(廣西崇左憑祥市第一小學)
關鍵字:信息技術;小學英語;應用策略
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授課,能夠為學生模擬趨近于真實的英語語境,從而能使整個英語課堂變得更為豐滿、生動,從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長學生的見聞、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為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經驗,淺析一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希望能給其他教師的教育教學帶來一些幫助。
特定的語言情境對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師很難為學生構建出真實的情境,使得我國學生長久以來,都在學習“啞巴式英語”,這給學生英語水平的切實提升帶來了很多的阻礙。而信息技術的出現,能夠很好地改善上述狀況,因為教師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基于教學內容,為學生模擬出趨近于真實的英語情境,從而能有效地觸發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或學習經驗,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并從情感態度上與學生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教師所將的內容,繼而能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運用VR技術、Flash動畫、視頻技術等,將具體的生活情境“搬”到日常的英語課堂上。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是十分活躍的,所以他們會對各種技術所創造的情境非常敏感,這對其更好地學習與理解英語是十分有益的,從而能使教師的教學質量獲得顯著提升。舉個例子,在學習外研版三年級英語上冊Module 1 (以下所涉及的案例均選自外研版三年級英語上冊)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為學生展示外國學生、在外國的學校環境下是如何相互問好的,并通過鏡頭定格、重復播放等方式,讓學生得到相應語境的有效浸染,借此來幫助學生更好、更投入地對“Hello,I’m___.”、“Hi,I’m___.”、“How are you?”等句式進行演練。
自主學習能力是助力學生學習發展的核心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占據著主體地位,學生則因此,總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無疑是一種桎梏。但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授課,則能有效扭轉上述狀況,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甚至是人機互動,這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是十分有益的,因為這樣一來,教師便能更加準確地捕捉到學生在學習中的薄弱點,從而能有效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或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自主學習。舉個例子,在教學Module 2前,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內容制作成若干微課視頻,然后讓學生回家以后,利用微課視頻進行預習,這樣做,不僅能為后續課程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同時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所以教師還需提前和學生家長做好溝通,讓學生家長及時督促學生進行預習,并在正式上課的時候,通過與學生就“What’s your name?”、“I’m ____.”等句式進行交流,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基于此,教師還應及時對那些預習的較為充分的學生予以表揚,并將這類學生樹立為榜樣,以激勵其他學生努力學習。
英語課本上的知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絕不能只將視線聚焦在課本教學上,而是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奔向更為廣闊的知識海洋。現階段,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渠道非常之多,如英語教學APP、英語電影、電子英語繪本、跟英語有關的各種小游戲等等,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積極使用這些渠道、或通過引導學生使這些渠道,去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與素質。比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看一些有趣的英文電影,如《瘋狂原始人》、《功夫熊貓》、《瘋狂動物城》等等,然后讓學生運用配音軟件,對這些電影中的一些情節進行配音;再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小學英語筆記”、“小學英語幫”等微信公眾號去積累英語語料,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進步與發展具有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為此,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積極學習能夠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各種技能與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利用信息技術去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