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蘭
(重慶市大足區希望小學,重慶 402360)
在課堂上,很多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常常出現和“左右鄰舍”交頭接耳,搞小動作的現象,要使語文課上不能出現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語文課上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一種,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的引入,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有生活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設疑引趣等,如教學《菜園里》這樣引入:(師) [把一個紙盒放在講桌上,指著紙盒]前幾天,老師到農民伯伯的菜園里去參觀,看見了一些蔬菜。我還采了一些帶回來,你們想看嗎?(生)想。(師)看之前,你們得猜猜我會從盒子里拿出什么蔬菜。我來出謎語,你們猜。[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在逐個出示課文兒歌內容改變的謎語。](師)什么青青細又長?(什么身穿綠衣裳?什么高高打燈籠?什么地下捉迷藏?什么長個尖尖嘴?什么越老皮越黃?)(生:搶答)豆角(黃瓜、茄子、蘿卜、辣椒、南瓜),學生說出答案,教師就拿出相應的實物給學生觀察。(師)菜園里,多有趣!下面,我們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兒歌,好嗎?(朗讀兒歌,進入課文的學習。)另外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還有聯系生活法、鼓勵引導法、分組競賽法、互改作業法等。
新的教學理念指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去主動探求知識,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小學生爭做班級小主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是要實現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教師的言談舉止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正面影響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回答好的學生要進行一定的表揚,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要責備和批評,要對其進行鼓勵,并委婉的引導學生糾正他的錯誤,這樣的學生不但會虛心接受,還會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2.教給自主學習的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完成學習任務的途徑和手段。只有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才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1)預習方法。先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呢,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取的信心。
(2)課中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才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從“教”到“教會”,再到“不教”,學生從“學”到“學會”到“學會”再到“會學”,具體講,就方法而言學法指導一般有:典型示范,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緊扣教材特點,指點學法等,就教材和學生而言,學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不同體裁內容的課文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從教材實際出發,根據一個有系統、有層次、有重點的學法指導計劃,把學法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學生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切不可機械、隨意,圖形式。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便于嘗試和運用學法,如課堂教學中,學生看了《小馬過河》這個課題就能沿著“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小馬怎樣過河,結果怎樣”的路子去閱讀課文。
教學評價應該具備全面性、真實性、公平性、民主性和科學性。教師要以關懷、關愛、理解、賞識的心態評價學生,啟發學生的心智,善于用智慧的、藝術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習慣、學習方式、情感態度、交流合作等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這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下一次參與的欲望。其次,在評價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反饋、自我評價,同學間相互評價,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教師自身也能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效率,要使學生能在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的真實、有效評價行為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整個教育事業的成敗,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實施情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全員參與的學習熱情,在分析問題和討論問題中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好奇精神。同時,大膽突破教學常規的限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各種學習參與機會,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相學學、互相促進、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