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利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中小學教育所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學科教學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不僅符合新課程的人本傾向,更體現出現代教學的特色,更為注重情與理的統一,認知與情感的平衡,身體與心理的同步發展。
在英語課堂影響教學的因素有諸多方面,如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課堂結構的安排,教學的設置,教法的運用,教師的語言教態等。學習是高級而復雜的思維活動,其活動效率的高低,與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人的心理有著很強的情緒性,好的心理狀態能積極作用于人的思維活動;反之,則對思維造成阻礙。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興趣是心理健康的營養劑。英語新教材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版面設計方面,圖文并茂,新鮮有趣,符合中學生的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選編方面注重科學性、趣味性,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年齡特征,興趣和心理需求,廣角度、多視角、全方位地擇取語言素材。因此我們要以教材為依托,創設情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根據教材,結合社會實際或英語日常用語,英語諺語,英文名句等,適時適當的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
學生本該是充滿活力,熱情洋溢的一個年輕群體。但現在校園卻有這么一群學生,他們對學習沒興趣、沒動力;對生活沒熱情、沒活力;對未來沒目標、沒憧憬,這顯然失去了學生該有的活力和激情,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為老師應該要用我們愛的情感去燃起他們對生活,對學習的熱情。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池之水。”我們深知建立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性,它是學生愉悅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努力學習的催化劑。師生間、生生間關愛、互助的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樂學情感,使其產生積極的心態,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大家知道班主任任教的學科成績總是領先于其它學科,原因何在?這是因為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關愛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真誠情感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飽滿情緒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要用自己的愛去感染每一位學生。
教學的發展要適應時代的步伐。21世紀是高科技的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同時也是人類精神文明向前推進的時代,是人與人合作的時代。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說:“10個孩子,9個因交往而聰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激勵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英語課程也正適應了這一特點。英語課是一門語言課,其課程特點決定了英語教學必須通過師生間、生生間互助合作、交流來完成語言的運用。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合作學習”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還促進來學生之間的交流,并培養了合作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完善和發展,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每一名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習慣。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發現并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使他們不斷激發潛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要做到不偏心,不驕縱;對于在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要耐心地進行啟發、引導和幫助。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分層教學來培養學生自信心,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在教學目標、任務、活動、作業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給予分層指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滲透點,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就應該“順其自然”。在不同取向指導下,各種不同滲透形式和滲透方法的靈活運用。在進行英語教育的同時,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