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盼
格尼角抓旮,漢語譯為“牛角酒迎客舞”,是晴隆縣中營鎮新紅村苗家女子結婚后返回娘家時歡迎男方家來客的一種迎客舞蹈,是依存于苗族傳統婚姻禮俗,主要出現在傳統婚嫁習俗中。它是一種群體性舞蹈,整個舞蹈圍繞苗族的姑娘出嫁后第三天回娘家時的情節發展,舞蹈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列隊盛酒迎賓朋,二是歡歌曼舞三敬酒,三是新衣長裙展風采,四是蘆笙悠歌幸福長;其舞蹈動作有以下幾個環節:上酒、倒酒、敬酒、贊賞新娘漂亮的衣裙、對新娘新郎地祝福、依依惜別等。“格尼角抓旮”融合了舞蹈、嗩吶、吹蘆笙、敬酒、唱歌為一體,以360度不斷移動旋轉和豐富多變的腿腳動作為主要特征。舞蹈無特定音樂伴奏,有一人領唱,其余舞者以歌相和,表演者手持牛角輕盈起舞,以足踢踏,節奏感強,形成獨特的舞蹈表演形式。整個舞蹈簡潔明快、莊重熱烈,極富民族特色,因其長裙在跳舞時隨風而飄,好似一把把撐開的花瓣傘,其形狀與芭蕾舞《天鵝湖》中的某些片段相媲美,而又勝于《天鵝湖》的厚重,所以“格尼角抓旮”被譽為中國的“天鵝湖”。
2018年1月,課題組到晴隆縣中營鎮新紅村苗族村寨走訪傳承人楊興琴,據她講述,“在很早以前,他們這支苗族的祖先出了一位女首領,在與外族作戰過程中,因戰敗躲避追殺,于是決定帶著她的族人逃跑,為了逃避兇殘的統治者追殺,她把這支民族從江西帶到了深山老林中。女首領為了保護手中的“玉印”不致失傳,將玉印的圖案繡在自己的衣服上,交給后人保存,以圖東山再起。此后她的后代輾轉流亡,遷徙到現今晴隆的偏遠山區定居。但是族人在逃跑地途中許多舞蹈使用的大鼓、號子、蘆笙都因太過龐大而被丟棄了?!庇纱丝芍?,舞蹈從江西被帶到了晴隆縣,而族人為了紀念這位女首領,傳承了這支舞蹈并在自己的衣袖和服裝正反面繡上四個方格而酷似“玉印”的圖案,帽子則是酷似女王的皇冠,頂上呈長方形,邊緣下垂系著串串五色彩珠。初到此地,舞蹈也曾被族人遺忘了,傳承人受到母親叮囑,決定把舞蹈一代又一代地教下去,不能讓它失傳。正因如此,“格尼角抓旮”才重新回到族人心中。多年來,舞者堅持不改變舞蹈的任何一個動作,以此來保證“格尼角抓旮”最原生態的模樣。其豐富地舞蹈給生活在條件艱苦的晴隆地區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歡聲笑語,他們借助舞蹈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情感和解放身體的乏累,展現了苗族人民的獨特娛樂慶祝方式。
如今,“格尼角抓旮”大放異彩,深受人們關注,在晴隆苗族人民的努力下慢慢地走進了大眾視野,并獲得了一定成就。如:“格尼角抓旮”參加了“中天投城杯”2009“多彩貴州”舞蹈大賽民族民間舞原生態舞全省半決賽;2011年迎邀參加晴隆縣的春節聯歡晚會;2012年在“中天城投”杯2012“多彩貴州”舞蹈大賽黔西南選拔賽中問鼎原生態類舞蹈冠軍;2013年,又一次應邀在興義參加興義市春節聯歡晚會等。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格尼角抓旮”不僅稀少,而且獨特,苗族人民讓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民族舞蹈的優秀及其價值。“格尼角抓旮”正處于一個民族風情沸騰的時代,人們絡繹不絕地走進這個民族,開始重視這支舞蹈的價值。
1.健身價值
晴隆地處偏遠山區,人們生活條件艱苦,基本上依靠耕種田地養活一家人,而且他們缺乏養生和健身理念,他們在勞動時經常超負荷支出體力,勞動結束后也沒有進行相應地放松調整。長期頻繁的體力勞動對苗族人民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得不到適當地調整,將嚴重的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而“格尼角抓旮”舞蹈地跳躍對身體四肢地活躍十分有益,其主要體現在舞蹈是由舞者腳步旋轉、踢踏、跺腳、跳躍而完成,“舞蹈能使腿部的韌帶、關節、肌肉得到充分地發展,時常參與該項運動,不但能鍛煉腿部的肌肉、伸展關節韌帶、增大關節活動范圍,而且可以全面鍛煉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對促進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盵1]此舞蹈柔里帶鋼、剛中帶柔、動作流暢、四肢協調,增強了人們運動系統的準確性與協調性,保持手腳的靈便,使人可以輕松自如,有條不絮地完成各種復雜的動作。輕松靈動的舞蹈可以調節勞動人民疲乏僵硬的肢體,使他們恢復體力和調整身體,以更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去完成剩下地勞作。而舞蹈中伴隨地歌唱、吶喊聲,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強,胸廓擴大,有利于肺組織地生長發育,使肺活量增強。
2.健心價值
“格尼角抓旮”是民族舞者利用自己的歌聲和靠著彼此的默契配合而完成,使舞蹈的每一個舞步都展現著他們的生活,如:新郎回門時背上背著的年粑,圍繞著親人興奮的轉圈,無不透露著族人在表演舞蹈時的輕松愉快。平時,村民們主要時間都在進行耕作勞動,沒有機會和意識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而“格尼角抓旮”舞蹈中的大幅度轉圈、跳躍,“對于他們一些疾病如神經衰弱、發燒感冒、心臟病、慢性氣管炎、消化道疾病、關節炎、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確實有一定的治療、改善、控制和預防作用?!盵2]舞蹈還可以作為人們休閑的活動方式,適當的跳舞運動對當地人們的心理是非常有益的。舞蹈和其他的體育運動一樣,有利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身體機能地恢復。“格尼角抓旮”作為一種高級地運動形式,以它原生態的獨特舞步和民族歌聲充分地結合能夠增添生活的樂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晴隆地區的人們經濟相對落后,繁重的農活壓榨著他們,現代多元化的娛樂方式并沒有在此地發展興盛,只有勞作貫通著他們生活的從頭到尾。而且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文化和經濟條件搭上互聯網時代的快車,很多社交、娛樂APP和娛樂設施對于苗族人民來說有點兒遙不可及。在此背景下,“格尼角抓旮”舞蹈便充當了社交娛樂的作用,作為當地人們溝通與娛樂的重要媒介。在盛大的節日中,他們能暫時放下疲勞的身體軀殼,身心愉快地投入到來之不易的氛圍中,釋放著生活帶來的壓力。當有遠道而來的賓客時,他們會在山寨口,唱著敬酒歌拿著盛滿米酒的牛角,讓人們喝下一杯杯醇香的“攔門酒”,并載歌載舞,以歌傳情、以舞會客,場面甚是熱鬧。他們通過舞蹈熱情地歡迎款待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展示著少數民族熱情好客的作風。人們圍隴在一起欣賞舞蹈,縱聲交談,鞏固彼此之間的情誼、加強主客之間地交流和聯系,以求賓主盡歡,感受社交的愉悅。對他們來說,舞蹈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使他們放松的迎接嶄新的一天。這是“格尼角抓旮”作為民族舞蹈所具有的娛樂價值。
舞蹈是從人類最初社會活動中肢體演變而來,是對各活動中情緒的表達,是歷史的見證及傳承。如在進行戰爭前,人們通過充滿戰意的舞蹈及祈求勝利的舞蹈來表達對軍隊兒郎的美好祝愿。“格尼角抓旮”舞蹈凝聚了當地人的感情和美好愿望,是苗家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改造與總結來的智慧結晶。它是一個記錄者,是一個載體,就像筆和紙張書寫記錄著苗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在經濟落后的黔西南晴隆山區,當地人民以他們獨特的舞蹈記錄著他們的特有文化和精神訴求。所以今天我們能感受到“格尼角抓旮”的魅力和苗族人民的民族風情,并感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從宏觀的角度看,代代流傳的“格尼角抓旮”的歷史價值體現在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保證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完整性和民族性。從微觀的角度看,“格尼角抓旮”呈現了苗家人民的民族風情和精神風貌,承載著苗家人民的生活態度。作為一種流傳久遠的原生態舞蹈,其中蘊含的精神和文化與當地人民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古老舞蹈藝術和當地生活方式等歷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步成為很多地區開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資源,尤其是伴隨著旅游者文化程度和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以非物質文化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成為最吸引旅游者的文化旅游資源之一,”[3]民間舞蹈則是重要的內容之一?!伴_發民間舞蹈旅游資源,不僅能夠滿足外來游客好奇求知的文化心理追求,其文化藝術本身的觀賞性、娛樂性與趣味性也能極大提升旅游價值,創造出具有品牌效應的旅游熱點?!盵4]晴隆地區少數民族舞蹈眾多,而“格尼角抓旮”正是印證了“物以稀為貴”的獨特舞蹈,其動作幅度大,風格獨特,隊形多變,陣容強大。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格尼角抓旮”為當地旅游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價值。2015年“格尼角抓旮”在晴隆古城參加旅游發展大會,為當地旅游文化項目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除此之外,據下一代繼承人楊三妹說:“他們的舞蹈受到了眾多人地關注,有的人家辦酒席都會不惜萬里,花錢邀請他們去一展風采,”一次次地亮相讓原生態苗族文化更加魅力四射,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涌入興義晴隆,只為一睹“格尼角抓旮”的風韻,“格尼角抓旮”為族人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這是“格尼角抓旮”舞蹈帶給創造它的勞動人民的饋贈
“格尼角抓旮”這一原生態舞蹈映入眾人眼簾時,就引起了轟動。其舞蹈是從江西遷徙到晴隆地區后族人為紀念女王而傳承下來,可以說,其形象的傳承了女王戰斗故事本身包含的教育苗族后代勇敢戰勝困難的精神,所以他們才在惡劣的崇山峻嶺中生活至今,并且視“格尼角抓旮”為最珍貴的東西。楊三妹說,一位記者曾用一句話形容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藏在深閨人未識,火一樣的民族,火一樣的熱情?!笔堑模麄冐毟F,經濟落后,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但即便如此,他們一樣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格尼角抓旮”不僅展示他們的勞作狀態,更是他們傳承和教育后代積極樂觀生活、勇敢戰勝困難的精神寄托。所以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有意聘請當代傳承人楊興琴到學校擔任講師,借助學校教育的優勢力量,傳承“格尼角抓旮”的教育價值,其主要體現在:“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順利完成個體化成長過程?!盵5]
1.德育
“格尼角抓旮”舞蹈由10人左右完成,要使舞蹈完美地展現出來,需舞者之間通力協作,任何一個地方出現差錯,都能破壞舞蹈的美感。所以學習“格尼角抓旮”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習舞蹈,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軀體酸痛,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學到舞蹈的精髓。這就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和品格,使學生意志堅定,學會克服困難。
2.智育
具有悠久歷史的“格尼角抓旮”,對于晴隆苗族青少年的智力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舞蹈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來源于新娘回門時的習俗,沉淀著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學生通過舞蹈的學習可以提升身體的運動智力,而且舞蹈動作復雜多變,腳步踢踏地板的聲音震耳欲聾,可以增強人們的視覺觀察智力,要求人們記住舞蹈腳步的踢踏方位、隊形的變換順序,這對舞者的身體協調性、平衡性也有著極大的幫助。
3.體育
“格尼角抓旮”舞蹈的特點主要是全身性的運動,如:腿腳踢、跺,手提裙旋轉、腰部扭動等,節奏較強烈。如今學生在校的課程作業多且難,學習壓力較大,經常性都是在校坐著上課、回家坐著寫作業,對于正處在發育期的他們不宜久坐,而跳舞可以調整他們的骨骼生長、活動關節,使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的他們有一個恢復的過程,因此“格尼角抓旮”對青少年身體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美育
“格尼角抓旮”原生態舞蹈,其動作、歌聲都是苗家舞者自己創作和歌唱,具有民族特色,蘊含了苗族的悠久歷史。舞蹈的動作變化無窮,美不勝收,使人流連忘返,其中舞者手拿牛角向新郎新娘不斷“敬酒”,手臂前后舞動“上酒”“倒酒”,動作穩健有力,節奏強烈緊湊,感情自然豐富,保留著原始濃郁的民族風格。由此可看出,“格尼角抓旮”獨特的藝術性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別優秀文化的能力。
“格尼角抓旮”作為晴隆地區苗族人民創造的原生態舞蹈,被當地人民傳承至今。它包含著苗族人民對它的喜愛和熱衷,也記錄著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勞動智慧,舞蹈展現的不僅是苗家的民族風情,更是苗家人的精神寄托。它不僅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可以挖掘,而且附帶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同時可以達到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緩解人們白天勞作疲勞的效果,不僅如此,源遠流長的“格尼角抓旮”因為歷經戰爭,當地人民借舞蹈中包含的“勇敢戰勝困難、團結奮斗精神”傳承教育下一代。這些價值可以鼓勵當地人民努力地生活,積極探索的“格尼角抓旮”的宣傳方式以及傳承方法,讓全世界人民領略苗族的文化魅力。傳承“格尼角抓旮”不僅可以豐富中國文化的多樣性,保證中國文化的完整性,而且“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地區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及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均有著特殊的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