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麗 苑道平
李清照作為北宋時期我國最杰出和最有影響力的詞壇女詞人,其一生多才多藝,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詞章,贏得后世極高贊譽,在我國文學領域具有極高地位。尤其是李清照的詞,后世稱其為“易安體”,在南宋詞壇獨樹一幟,開婉約之風,展示了她獨特的情懷和學識才華,為我國古代詞壇不可多得的瑰寶。李清照能在文學上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與其家庭背景有直接關系,李清照公元1084年出生在山東一個官宦之家,父親為北宋文學家李格非,母親王氏身出名門,自幼生活在詩書禮儀的文學環境之下,李清照自小就沒有宋朝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與其他大家閨秀相比,她即不喜女紅,也不喜閨閣生活,她向往閨房外恣意鮮活的人生,渴望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體驗生命,感悟人生,這種思想在她的前期作品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后金兵南犯,她南渡避難,又經靖康之亂,詞作逐漸呈現不同的風格。不管是李清照哪個時期的詞作,其意境的渲染都含蓄內斂而又讓人印象深刻,詞作的藝術特色獨特而又唯美。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意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它具有情景相生、虛實相成、激發想象的特點,可以使人身臨其境并從中獲得美感。意境是詞作追求的最高境界,“詞必己出,意自心來”,李清照詞中的意境在不同詞作中有著不同的體現手法。
李清照四十二歲之時金兵南侵,避難南渡,晚年之時又遇靖康之亂,后又經北宋滅亡。因此,面對顛沛流離的生活,家破人亡的境況,山河破碎而又不能收復的悲痛,她的精神遭受到沉痛打擊,對家人、故國的思念一直積壓在她心中,成為抹不去的惆悵和情結,這個時期她詞的風格也發生巨大變化。《聲聲慢》中“三杯兩盞淡酒”、“滿地黃花堆積”、“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整首詞中,李清照并沒有直寫己身己心之痛,而是通幾杯淡酒、滿地堆積的黃花、黃昏時候獨坐窗下聽淅淅瀝瀝的雨聲營造的意境,將心境與物境進行融合,情景交融,融情于各種“愁物”,從而將其南渡之后凄惶的生活和無助的精神表達的淋漓精致,整首詞無一寫愁,卻處處是愁。這種情景交融,融情于物的意境營造是李清照晚期詞作日益成熟的體現,這個時期她的詞作更多通過這種情景交融,融情于物來表達她的那種憂憤深沉。
愛情是李清照詞中的常客,不管是年少時期的羞澀還是南渡之后的思念,李清照詞中愛情的營造意境往往能夠將她自我形象和當時的心境融入進去。李清照與其夫趙明誠的婚姻是封建社會的父母包辦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與趙明誠情投意合,夫妻二人愛情甜蜜。趙明誠當時由于求學和職務原因,經常要遠行求學和外出公務,造成夫妻二人聚少離多,后來趙明誠早逝,李清照悲痛欲絕,時常孤寂,飽受相思之苦。因此,她的詞作中,這種相思之苦心境的渲染處處可見。《一剪梅》是李清照為懷念丈夫趙明誠所做,上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將其當時“形單影只”孤獨的自己與天上“雙宿雙飛”的大雁進行對比,寂寞苦悶的心境油然而生,躍然紙上。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寥寥數語,將濃的化不開的思念心情融入到“落花”、“流水”之中,柳眉剛舒展,心頭又翻騰的意境映入眼簾。
李清照的詞在中國古代詞壇自稱一派,藝術特色明顯,且不同時期詞作風格迥異。明人陳宏緒在《寒夜錄·卷下》對李清照推崇備至,他說:“李易安詩呆,膾炙人口……古文,詩歌,小詞并擅勝場。稱古今方婦第一不虛也。”尤其是她的詞作,在唐宋詩詞中獨具特色,是古今女詞人的表率。她的詞既有對浪漫主義的幻想又有對現實主義的批判,尤其是后期詞作日益成熟,開宋朝詞作婉約之風。
李清照清新明麗的詞作主要出現在她前期的作品中,這個時期她性格活潑開朗,思維開放敏捷,年少時期家庭濃厚的文學熏陶以及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使她的詞作清新活潑,充滿各種生活情趣。《點絳唇》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她天真爛漫的少女生活的生動寫照,詞中“秋千”、“纖手”、“露”、“花”、“薄汗”、“輕衣”,將春日清晨中秋千上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少女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詞作至此并沒有太大驚喜,但是緊接著,詞人筆鋒陡轉,“見有人來”,突然這位玩的“薄汗輕衣透”的少女意識到園中有人闖入,顧及到自己現在形象不符合封建禮教標準,于是“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即顧不得穿鞋,直接穿著襪子害羞的急急忙忙的往閨房跑,連頭上金釵掉了都不顧得撿起來。但是這位調皮的少女急急忙忙跑到門邊之后突然意識到這樣非常失禮,于是假裝“把青梅嗅”,以掩蓋自己方才的失態。整首詞將少女的羞澀嬌態、天真頑皮、可愛無邪描繪的非常逼真,讀之使人感覺清新明麗。
作為一位女詞人,李清照心思細膩,情感表達多用曲折而非平鋪直述的表現手法,這種特色在她不同時期的詞作中都有所體現。《念奴嬌·蕭條庭院》是李清照南渡避難之前,表達對丈夫趙明誠思念之情而做的詞,詞中“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表面上看似詞人以酒消遣,打發無聊時光,但是緊接著“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通過對“被涼”和“香消”這種細膩的生活細節的描寫,詞人心中多少相思,多少無奈,多少對離情苦悶都曲折的表達了出來。《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是李清照酒詞中的
李清照雖為女性,但是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沒有名門閨秀的封建傳統和扭捏,反有一股男子浩然之氣和膽識,其少婦時期所做《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就是代表,《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詞人參加一次溪亭暢游所作。“沉醉”、“興盡”盡頭暗指女詞人飲酒且酒醉,女子的這種行為在封建社會時期絕對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在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由此可以看出女詞人雖為人婦,但卻像男子一樣飲酒且醉酒。“晚歸舟”、“誤入”、“爭渡,爭渡”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非常有膽識的少婦,晚上醉酒誤入荷塘深入,卻又不知如何劃槳離開的豪邁形象,將詞人的任意灑脫,隨性而為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勾勒了出來。在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中也不乏體現這種豪邁之情的詞作,《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詞尾“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達了詞人渴望乘風而去,去蓬萊仙山尋找精神慰藉,“九萬里”、“三山去”氣勢磅礴,詞人豪邁的氣度躍然紙上。
晚年時期的李清照,遭受生活重創,精神極度痛苦,這個時期她的詞作深婉含蓄,多表達身老異鄉、國破家亡的沉痛悲戚的心情。《永遇樂·落日熔金》是李清照南渡避難之時,于一次元宵節所作。本是“中州盛日”的元宵節,對于詞人來說卻是“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詞人現在身在異鄉,山河破碎,家人難團聚,面對外面熱鬧非凡的元宵節,詞人更本不敢直接面對,不敢去外出游賞,只能將直接獨自留在孤寂之中。因此,在《永遇樂·落日熔金》這首詞中,詞人運用了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深婉含蓄的表達了詞人在熱鬧的元宵節內心卻無比傷情,對親人的思念,對故國的哀傷。這種深婉含蓄的藝術特色在李清照另一首后期詞作《清平樂·年年雪里》中也可略窺得一二,“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初春時節“兩鬢生華”的詞人感嘆“難看梅花”,雖沒有抱怨生活的不盡人意,但一種深沉悲涼之情卻油然而生。
女詞人李清照一生詞作量雖不多,但卻勝在擁有獨特的藝術特色,自創一種屬于自己風格的“易安體”,使她成為“詞家一大宗”。不僅開宋朝“婉約之風”為詞壇注入新的活力,也擴大了易安體的影響。李清照詞作在意境營造上情景交融,融情于物,情融心境,尤其是她后期詞作將意境營造與己身己心融為一體,是她詞作成熟的表現。李清照年少時期無憂無慮,十八歲嫁為人婦,夫妻恩愛但又不得不時常分離,承受相思之苦,后經靖康之亂,家破國亡,晚年飽嘗孤寂亡國之痛,一生遭遇坎坷,嘗盡人生酸甜苦辣。人生的坎坷經歷也早就了她不同時期詞作藝術風格的不同,藝術風格多變是李清照詞的特色,不管是少女時期的清新明麗,還是少婦時期時而敏感細膩時而豪放灑脫,以及晚年的深婉含蓄,李清照的詞都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