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婧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進行主持編纂的,是一部保存完好的賦、詩、文總集。其中的文體包括三十九種,《昭明文選》羅列了秦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文學作品。《昭明文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賦的選取在《昭明文選》中共有56篇,占到《昭明文選》總體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因此對《昭明文選》編纂中對賦的選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將研究視野擴展到整個南北朝,也研究分析了未入選《昭明文選》的賦。通過對于《昭明文選》編纂中對賦的選取特點以及具體的要求進行詳細的分析。筆者根據眾多前輩的研究基礎之上不斷地創新,根據現有文獻,以及眾多的事實史料、文學方面的評論為載體,對《昭明文選》編撰中對賦的選取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促進古代賦的研究方面全面發展。
(一)政教類型賦。政教類型的賦在《昭明文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中《昭明文選》中政教類賦的選取共計30篇左右,例如班固的《兩都賦》、張衡《西京賦》、《東京賦》《南都賦》等,無論是從數量還是篇幅方面,其他類型的賦都不能與政教類型的賦同日而語,政教類型的賦在編纂者的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具體原因是因為當時魏晉南北朝時期京都作為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具有控制中心的意義,同時在當時國家政治改革以及文化進步方面,京都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政教類型的賦在此背景下發展迅速,并且具有傳達當時統治者的思想以及官場政治的觀念。所以《昭明文選》在編撰中,對政教類型的賦的選取數量比較多,也恰恰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特征。
(二)抒情類型賦。抒情類的賦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首先,抒情類的賦一般是以具體的景物作為載體,以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比如有些是以當時的宮殿建筑為描述對象,通過對于宮殿的描述來表達當時統治者豐功偉績。比如通過捕捉當時宮殿的豪華壯麗,以及內部裝飾的美麗、宮殿建筑群落周圍環境等通過一些事物,來贊頌當時皇帝的統治、英明,歌頌皇帝的美德、宣揚皇權。
抒情類的賦的功能的主要體現有王文考的《魯靈光殿賦》、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等,以及后期抒情類的賦主要是以揚雄《甘泉賦》、班固《兩都賦》等作品為代表。[1]
(三)詠物類型賦。詠物類型賦主要是以班固的《幽通賦》、以及張衡的《思玄賦》、《歸田賦》等作品為代表,根據以上的賦作內容的區別,可以再分為兩種具體的類型,一種是表示作者內心的精神世界,比如對于向往理想世界的追求,同時傳承儒家道家的理念對于田園和自然的向往。另一種是強調當前實際社會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抒發歸隱山林向往自然的情緒。很多賦在表達自己因為仕途不順利無法實現志向,所以產生了歸隱的欲望,而賦的作者歸隱田園的背后,一方面表現出作者脫塵超俗的高雅情趣,另一方面也在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平,現實的不公平以及作者不愿意同流合污高和寡遠離權力政治的美好愿景。此類的賦一般語言比較簡潔順暢,并且篇幅較小,抒發情緒,勾勒出了自由美好的生活圖景,對于魏晉南北朝賦類的寫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不同的類型賦的出現,拓展了當時魏晉南北朝的文學題材的寫作領域,也為后來的賦的創作樹立了一些典范。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當時作者創作心態的風貌。[2]
(一)昭明文選所選賦作分析?!墩衙魑倪x》作為我國現存的綜合性的文學集大成者的著作,它的文學價值不可估量,其中的佳作不勝枚舉?!墩衙魑倪x》開創了新的體例方式,將所收錄的各類賦的作者以及著作結合起來,就可以看清從先秦時期魏晉南北朝的文學發展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其在文學和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承擔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對于我國文學傳統題材和主題的拓展,比如田園方面的主題就是張衡的《歸田賦》,還有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以及還有在政治方面班固的《兩都賦》等。
從整體上來說,賦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作者主要關注社會表現自我情緒內向情話進行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抒情的賦作增多,其中表現了作者對于人生美好的向往或者是反應現實中的苦難,以及感慨仕途的挫折,或者是贊美山水田園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第二個方面主要突出抒情于詠物相結合,通過描寫自然環境或者是具體的物體,以達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效果,來反應當時的社會現實,寄托了作者的人生追求。第三個方面是主要圍繞當時的政治內容,包括宮殿以及京都、狩獵祭祀等進行題材創作。賦的創作比較模式化,而在魏晉之后則出現了以飛禽走獸、鳥類花草、山河等題材,是賦的題材進步,擴展并豐富了賦的內涵,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3]
(二)昭明文選編纂者觀念探究。對于《昭明文選》編撰者的觀念進行探討,主要是以下兩種類型的體現,第一種編撰者主要以諷諫為主旨內容進行選取賦,第二種是以格式和言語的表達作為篩選的要求。首先以諷諫為主旨內容進行選取,《史記》當時就將諷諫作為衡量作品的標準,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曾提出了“屈原既死之后,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終莫敢直諫?!卑喙獭秲啥假x》序中也提出賦應以諷諫為目的,是用來促使統治者加強統治,促進社會的發展。在魏晉時期這種觀點十分盛行。其次在風格方面,賦的作者善于用于典故形容比喻,《昭明文選》編撰者利用詞藻華麗的技巧對文章進行篩選,追求作品的諷諫以及實用性。
(三)昭明文選未選賦作分析。《昭明文選》中未選入的賦也包括很多方面,因為作者在編寫過程中會受到時代以及編者的個人主觀影響,因此很多其他優秀的作品沒有被編入進去。比如先秦的時期的賦作其內涵就比較豐富,但是由于政治觀點或者表達的風格不符合《昭明文選》的選文標準,荀況作品不被《文選》收錄,但不代表著趙荀況的賦就沒有質量,荀卿賦的風格不符合《文選》的選文標準應是主要原因。荀況本人崇尚儒家,兼備名法之術,賦體風格與作者在篩選的過程中的標準不符合。還有的認為很多優美的賦詞比較華麗也沒有被篩選進入,因此《昭明文選》編纂者對于賦的選取研究綜合各方面的原因進行分析。
《昭明文選》在賦選取方面對于后世古典文學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第一,為后來的《昭明文選》編撰設立了固定的范式,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發展迅速,文體的分類也逐漸細化,每一個作者的創作題材都不同,而南北朝時期正是編撰的集成時代,因此編撰文集采用何種方式,《昭明文選》給出了一個標準式的答案。第二個方面,《昭明文選》編撰中對賦的選取研究,有利于文獻考古與文化知識的傳播,賦是一種優美的文學樣式,其主題比較廣泛,不僅記錄了豐富的語言文字、典故以及當時的歷史社會,也保存了及其重要的歷史事件,作者的生平以及當時的眾多寶貴內容,比如班固就讓我們可以了解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城市的建設地形風貌以及經濟文化制度等,這些文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不僅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到文學的魅力,而且在研究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1]傅剛.20世紀的《文選》學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3(05):76-83.
[2]方圓.《昭明文選》詠物賦的美學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
[3]李一兵.《昭明文選》表文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
[4]趙莉.博采慎辯推陳出新——讀《〈昭明文選〉研究發展史》[J].欽州學院學報,2016,31(08):97-100.
[5]張雪雨.清代《文選》賦類批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6]王慧.美國漢學家康達維的辭賦翻譯與研究[D].湖北大學,2016.
[7]宋佩書.《昭明文選》中表文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6.
[8]《昭明文選》: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J].中華活頁文選(高一版),2014(08):56-61.
[9]王雅璇.《昭明文選》“情”類賦的抒情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3.
[10]黃志立.《昭明文選》選賦研究[D].西藏民族學院,2013.
[11]董宏鈺.陳八郎本《昭明文選》五臣音注研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2.
[12]劉鵬.《昭明文選》與初盛唐詩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
[13]趙俊玲.《昭明文選》評點研究[D].復旦大學,2008.
[14]朱麗霞.《壬申文選》與《昭明文選》——從二者之比較看明季云間派的駢文創作及其文學史影響[J].東方叢刊,2007(02):97-110.
[15]朱麗霞.《壬申文選》與《昭明文選》——從二者之比較看明季云間派的駢文創作及其文學史影響[J].東方叢刊,2007(02):97-110.
[16]張少康.《文心雕龍》的文體分類論——和《昭明文選》文體分類的比較[J].江蘇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7(01):50-56.
[17]宋緒連.從李善的《文選》注到駱鴻凱《文選學》(續)——《昭明文選》研究管窺 [J].遼寧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01):72-77.
注 釋
[1]傅剛.20世紀的《文選》學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3(05):76-83.
[2]方圓.《昭明文選》詠物賦的美學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
[3]李一兵.《昭明文選》表文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