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祎文
(福建省尤溪一中洋中分校, 福建尤溪 365106)
一堂精彩的英語課猶如一部精彩的影片,要吸引觀眾的眼球,導演就要精心設計每個情節。如果教師也把課堂的每個環節和細節設計到位,那么整堂課也會精彩紛呈,引人入勝。英語課堂的“導入”是英語課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英語課堂中富有啟發性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和興趣。用引人入勝和富有感染力的導入語拉開堂課序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求知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課標也指出: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學習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能科學、合理、恰當地為提高學生英語效果服務[1]。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設置“導入”,就能增強課堂教學實效,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也有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興趣。”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教師課堂上精彩的“導入”則是激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和語言的導火索,會燃燒學生的激情,因而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挖掘自身潛力。學生在主動學習求知的引領下,更容易去接受、探索、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上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3Our Hobbies Topic1 SectionA中,針對學生的業余愛好,首先展示了自己的業余愛好項目:游泳、爬山、打籃球、聽音樂,接著用Do you like them ? What’s your hobby?吸引學生的眼球,然后要求學生按小組討論一下自己的業務愛好。此時,學生興趣濃厚,討論興致高昂,最后,按教師的要求匯報了各自討論的成果,這堂有關學生業余愛好的課就迎刃而解了。可見,一堂課的精彩與否,跟教師巧妙的課堂導入是息息相關的。
明確教學目標就是預設課堂教學內容能否成功實現的重要標準。由課堂“導入”所定的基調將讓學生概括所學的教學內容,宛如一首樂曲的前奏,讓學生掌握基本旋律。教師在課堂導入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方法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那么,教師應該用什么樣的導入法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呢?
教師在制作PPT時可以使用與本課有緊密聯系的圖片或課文插圖。比如,仁愛版九年級下冊的Unit 5 Topic 2 Section B,可以下載有關龍的圖片。當教師展示此圖片時,可以問:Look at the picture.What animal do you know?學生看到直觀的圖片,馬上就會齊聲回答:It's dragon.圖片導入法是教學常用的導入法,它的直觀、形象、易懂的特點深受教師的歡迎。
教師在使用復習過渡導入法時,可以引用復習提問,從表演上節課內容的對話開始,通過溫故而知新的方式,提高知識復觀率,注意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聯系要點。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對新知識并不陌生,容易將學生引入新知識的認知結構,降低學習難度,便于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需要,以認知沖突的方式設疑,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構成懸念設疑導入。這樣的導入富有啟發性,引導學生回憶、聯想、預測,還可以滲透本課學習主題。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4Our World Topic 1 SecionC時,本節課是有關熱帶雨林的閱讀文章,教師在閱讀前導入時,可以對這篇文章進行幾個問題的設疑: ①What are rainforests?②How many animals are living in rainforests?③Where do animals lives in rainforests?④What can we get from rainforests?⑤How do you protect rainforests?教師通過這5個問題的設疑,就會引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進而帶著思考閱讀文章,特別是最后一題還帶有拓展性質,更會引起學生對熱帶雨林消失的擔憂,產生熱帶雨林保護意識,實現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是課標要求的重要內容之一。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資源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多媒體手段、多種類型的平臺和多方位的空間。教師借助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語言學習情境,直觀導入,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所教學的語言項目,也有利于加深印象,加強記憶。
這種導入法常用于閱讀文章,通過對背景知識的了解,便于預設本課知識內容。例如,學習九年級下冊有關錢學森這個人物時,教師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錢學森是一名物理學家,也是“中國的導彈之父”。他的生平富有傳奇色彩,為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他毅然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回歸祖國。通過對相關話題背景知識的了解和導入,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課堂“導入”富有創意,可以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開啟封閉的智慧,啟迪活躍的思維,使之善于思考。教師在主導新課之前有意地巧設導入,能使學生迅速安定學習情緒,吸引學生注意,融洽好師生情感,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精彩的導入語具有思維定向性,能讓學生積極思考,探微知幽。因此,課堂“導入”能夠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啟發性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和興趣。巧妙的導入激活思維,讓學生把握思維定向,勾起對新知識的熱烈探求。
課堂“導入”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教師良好的導入,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當教師完成導入之后,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就會油然而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順勢而發。
教師通過課堂導入的方式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討論,自主探究合作新課內容。比如,教師在上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這節課的時候,可以事先設定導入所要學的體育運動項目,叫學生分組討論所要參加的體育運動項目,然后導入正課學習,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說出很多在學校體育運動會中要參加的體育項目,為新課知識學習做了鋪墊。
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讓學生進行課堂表演、兩兩對話,課前3分鐘實施朗誦單詞、詞組、對話等語言實踐活動。學生經過長期的語言實踐,他們的語言技能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課堂“導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通過簡潔的語言或生動的課件和實物展示,或輔之以其他教學手段等各種課堂導入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讓學生步步賞心悅目,既實現課堂的高效,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課堂導入讓課堂呈現出一片生機的景象,是一道亮麗的教學風景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