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哲敏
(江西省德興市第一中學,江西德興 334200)
從現有的工作來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很多內容,都必須按照有效性的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有些還需要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并結合社會時事熱點,促使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擁有正確的認知。
在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教學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不斷地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學生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幫助[1]。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和當下的教學標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日常教學手段表現為傳統教學的特點,沒有積極地落實合理化教育,很多教師的思想比較老舊,無法與學生開展良好的溝通、交流,以致教學效率、質量出現下降的情況[2]。第二,對于教學工作的實施,一定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一味地按部就班并不符合高中生的思維,還容易導致學生在知識掌握過程中,無法得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出現教育體系缺失的現象。第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未進行良好拓展,知識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難以讓學生主動學習。
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本身而言,想要讓學生在學習的有效性方面獲得更大的提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嘗試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利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完成。從主觀角度來分析,分層教學在應用過程中,可充分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層級來完成,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引導、干預,整體上不會出現嚴重的惡性循環,對學生的綜合進步能夠產生較大的幫助作用[3]。例如,講授制作Flash 按鈕知識內容時,需要學生明確按鈕的具體狀態以及響應范疇,并依據自身意識,真正設計出特色化按鈕。為幫助接受能力、層次水平各不相同的學生均能成功順暢地完成學習任務,可為學生設定多元化的任務標準要求。依據按鈕置于靜止的穩定狀態,令學生協同合作,全面配合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實施這樣的教學,能夠讓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長期保持在較高的有效性狀態,對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進步,可以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想要在有效性方面獲得更好的提升,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完成。小組合作的優勢在于,能夠讓學生在相互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更高的主動性,積極發揮自身的長處,彌補短處,取得階段性效果。首先,應結合學生特點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成果,對小組做出合理的劃分,在小組內部盡量控制在3~5人,不能表現過多。其次,小組合作過程中,必須設定合作目標,明確集體目標和個人目標,并在合作過程中深入學習,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論理解。最后,開展小組合作以后,需要定期總結小組合作成果,在組內人員的調動上進行優化處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速度、學習效率,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想要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對小組內部成員做出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在日后創造出更高的教學價值。
經過前面的教育工作,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很多內容,可以通過有效性的優化手段來完成,也未出現嚴重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建議組織多元化評價。第一,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對學生給予積極鼓勵,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學習方向發展,積累較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多開展實踐鍛煉,這樣才能在日后成長中不斷取得更好的成績。第二,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可開展師生互評或學生互評,讓教師和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樣在今后的學習中,才會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教育中,要做好有效教學工作,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同時保證學生行為與態度的準確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果。如果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不高,那么也就很容易產生出消極心理,直接打擊其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到學習效果。良好的開端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同時也可以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導入設計工作,借助趣味性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而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例如,學生在學習借助信息技術來處理數據這一知識時,就可以從導入上來進行,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應內容,然后隨機向學生列出一些數字,并組成算式。通過要求學生計算結果,以此把學生帶入學習中。最后,還可以將計算結果進行對比,以此讓學生感受到使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應當明確的是,在選擇具體內容時,還要認真做好選擇工作,結合當代網絡知識背景,選擇與之相關的信息,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法來說,它不僅滿足了信息技術學科對實踐性與操作性的要求,同時也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從具體的教學活動來說,要從具體教學內容入手,為學生設計出合理化的任務,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能夠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從自身已經掌握的知識入手,形成正確的教學目標。從實際教學來說,教師要做好任務的布置工作,確保目標的合理性與層次性。任務是為了特定的教學目標所服務的,所以要做好與教學內容的結合工作,保證教育的針對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層次性的目標是從學生的差異性上來說的,如果教師采取了統一的教學方法,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難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教學任務的設計工作,保證教學的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學習中學會思考,提高合作學習效果,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感受到學習的意義。
本文對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展開討論,現階段的教學工作在很多方面比較符合預期,各方面的內容未展現出嚴重的不足。日后,應繼續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斷探討有效的教學方式,努力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幫助,激發潛力。
[1]張紅玉.核心素養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17,(14):74.
[2]王大慶.解析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及出路[J].華夏教師,2017,(13):44.
[3]姚淋譯.民族地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分高中為例[J/OL].銅仁學院學報:1-2[2018-04-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2.1146.G4.20170911.114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