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婷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彬江鎮中心小學,江西 宜春336000)
課內外閱讀是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過程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促進對學生讀寫能力協調發展的研究,既是一個永遠說不盡的話題,又是一個極富創新的前沿課題。大量豐富的實踐證明,實現課堂內外閱讀有機結合,構建語文課堂內外閱讀一體化教學模式,需要“突出開放、重在創新、有效探索。”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說起來倒是有些矛盾,以至于我們教師著重關注課內閱讀而忽略了課外閱讀。其實不然,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不能夠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進行辨證理解。這是對于我們教學而言極其不利的,課內閱讀是提出疑惑,而課外閱讀則是辨證回答解決疑惑。只有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才能更好的使學生將在課堂學習的知識鞏固好。使學生的思維培養得到鍛煉,更好的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水準。
比如我們在學《金色的魚鉤》,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課外去查閱“紅軍爬雪山、越草地”事件的人物資料以及相關文獻,以便于更好地了解“長征”這一事件;熟悉之后更便于同學們掌握課內閱讀知識。再比如學習《猴王出世》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外對《西游記》做一定了解,并且閱讀《西游記》其他章節,了解吳承恩先生的寫作風格。教學《草船借箭》,我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另外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做標注的習慣。將課內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遇到精彩的描寫,生動的敘述將它用筆標注,這樣就養成了隨時隨地閱讀的習慣,積累了大量的文化知識,精彩描述語句。以及添寫自己的對內容理解,長期如此以來,學生的收獲必定是巨大的。
如何利用課外閱讀輔助課內閱讀?首先在學生培養起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之后,搜集材料拓寬視野才是最有效的方案。語文是一門開放性較強的學科,跨學科性也較為明顯,課外閱讀的材料復雜繁多,所以對于課外閱讀來說,需要學生們能自行尋找適合自己的材料閱讀并且要注重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在選擇閱讀材料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們選擇有價值的材料閱讀,若當教師們發現學生們選擇的閱讀材料不當時,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逐漸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擇書,因為學生在閱讀錯誤材料時,可能會對學生們產生誤導。課外閱讀靈活性、自主性較強,學生們可以選擇與自己生活相關的話題材料,也可以適當選擇與學生精神生活有關的材料,還可以選擇一則有價值并且適合自己的材料去閱讀,這樣有益于自身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會使自身的智力也得到提高,對于課堂內的閱讀的興趣也會日益增強。
如今的教育大多圍繞著課本展開,教師們上課時所能拓展的知識也比較有限,因此,絕大多數的知識還需學生們自己去獲取。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們自己去尋找閱讀材料,既能使他們對材料印象深刻,又能鍛煉學生們對材料的獲取能力。教師們可以在課后布置一些與課堂有聯系的相關主題,讓學生們自行搜索材料學習,圍繞課題進行擴散性的閱讀。
對閱讀內容進行了基本的掌握之后,需要進行更高層次更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吸收,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成效。教師可以采取課堂分組訓練的形式,預留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和疑問總結,由組員依次發表觀點和看法,依據教師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大致內容的復述,這一過程重在學生自我觀點的表達,教師記錄并及時解答評價。同時,應當注重學生對課程內容學習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重點引導學生對每一次的知識學習的感悟和收獲進行收集,及時提出意見并進行反饋,對每次學生表現較差的環節進行改進,以使知識學習課程內容和進度安排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不會過于簡單起不到訓練效果,也不至于過于困難超出學生的承受范圍。
結束語:學生的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基本規律,學生課內閱讀是閱讀能力的主體,課外閱讀是補充,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閱讀是繼續,課內閱讀教方法,課外閱讀重應用,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內在聯系作為切入點,建立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的一體化的方法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