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悅
(江蘇省鹽城市高級實驗中學,江蘇 鹽城)
關鍵字:高中生;新教育模式;見解
由于我國長期處于應試教育階段,基礎的“填鴨式”教育理念在大多數教師思想中根深蒂固,我們也大多習慣了這種教學方式,但這種教育方法恰恰最不利于我們學生思維發散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充當主體地位,教師依據教材內容僅僅講述教材知識,不主動進行拓展,而我們學生也選擇被動的全盤接受,沒有主動進行探究學習的平臺,在如此被動的學習環境下,我們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學習動力不足,導致成績不夠理想,形成惡性循環。
但是我發現,在此基礎上,教育界眾多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開始創新課堂模式,轉變教學方法,重新明確課堂主體地位,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不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為唯一的教育目的,而是將學生的全面發展視為教育目標,更加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新事物的發展道路必然曲折不已,這就辛苦老師在改革這一條道路上不斷發展與探索,以及在實踐中我們學生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改革發展,雙方共同努力,一起進行教育模式的改革。
我國當代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更是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領域,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課堂中被廣泛利用,使得原來大量被限制在教材書本上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的平臺以聲音、圖片、視頻等更加多元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多媒體教學跨越了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形成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式教育,讓我們可以通過更加寬廣的平臺提高自己的科學理論知識。
新型的教育模式改變了原有的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現狀,將教師的角色從領導者變為指引人,讓我們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我學習,說具體點,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教師應該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人、促進者、鼓勵者,將具體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而并非僅僅只是傳授給學生單一的教材知識,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去查閱相關資料,探究學習內容,依靠自己的能力將問題解決,我們將會有更深刻印象。
我們高中生已經有了自我的思維方法,同時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對單一傳統事物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而如果教師在課堂中采用新型教育,例如小組合作探究、情景創設導入、網絡視頻授課等多種新型教育方式,改變原有單一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讓我們從傳統的教學方法的桎梏中脫離出來,走向新的教學課堂,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好奇心,進而主動進行學習探究,又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課堂內容,捋清課堂知識脈絡,更好的吸收課堂的重難點,也更利于教師的課堂的順利開展。在新型教育中,對我們三觀的樹立、志向的指導、能力的提升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讓我們在課堂中全面發展,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并且獨立個體意識較強,教師不妨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我們更多的空間,讓我們進行自主探究,將“講述”的權利下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此過程中給予幫助,引導學生依靠自己解答問題,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知識網更加牢固,再者,這樣也符合了高中的身心發展特點,倘若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僅僅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將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排斥心理,學習效率大大降低,也不利于教師的教學開展。所以教師在新型教學模式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已經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在課堂上擁有較為集中的注意力。但是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教學目的最快最好的答案,就需要教師揣摩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感興趣的當代熱點融入教學內容中,例如使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前導入新課,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聽一首音樂都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快速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與老師一起進行教學探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使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上僵硬的教材內容變為多媒體上生動的教學資料,同時畫出教材之中的重難點,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在更為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促進學生的身心將康發展。
高中課程任務繁重,課后作業教師更是無法一一進行批閱指正,這就要教師建設一個有效的糾錯機制,再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不斷填充學生的知識漏洞,例如教師可以選出一個小組長,收集本組同學所不會的題目,統一上報,教師收集學生不會的題目,統一對這一相關知識點的概括與梳理,并對題目進行解答,假設還有個別學生不懂,可以單獨在課后進行詢問,教師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樣不但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高中生自我意識強,自尊心強,教師在授課時,應該盡量使用鼓勵政策,特別在學生薄弱知識項應該耐心指導,讓學生重拾學習熱情,重樹學習信心。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成績的最基礎的途徑,要想高中生日后走上社會成為當代人才,教師應該充分探索教育新模式,以素質教育和科學技能共同提高為目的,通過培養學生主體能力、豐富課堂內容、建立完善機制等方法,讓學生在新型教育模式中不斷汲取知識,促進自身的不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