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明
(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 226534)
接下來,借助幾道題例,談幾點對選擇題評講思考.

圖1
(單選)如圖1所示,在水平直導線正下方,放一個可以自由轉動的小磁針.現給直導線通以向右的恒定電流,不計其它磁場的影響,則( ).
A.小磁針保持不動
B.小磁針的N將向下轉動
C.小磁針的N極將垂直于紙面向里轉動
D.小磁針的N極將垂直于紙面向外轉動
分析通電直導線下方的磁場垂直紙面向里,所以小磁針的N極將垂直于紙面向里轉動.
答案選C.
這一題研究了兩個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和小磁針N極指向的意義.
我們講解的時候可以先讓做錯的學生站起來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如何判斷通電直導線周圍產生的磁場(右手定則)
2.小磁針N極指向的意義(該點磁場的方向)
這兩個基本問題解決之后就是針對該題的選項我們要去如何找尋思路:
總是這樣和同學們一起理一下基本思路,我覺的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大有易處.
(多選)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15N的拉力,在向上運動10m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g=10m/s2)( ).
A.物體的機械能增加150J
B.物體的動能增加150J
C.物體的重力勢能增加150J
D.物體的動能增加50J
分析A.除重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150 J,所以機械能增加150J.正確.B與D.外力做的總功為50 J,所以動能增加50J.D正確.
C.重力做功—100 J,重力勢能增加100 J.錯誤.
這一類型的選擇題與第一類選擇題不同,第一類選擇題只要研究一個問題,而該題一個情景設置了三個問題.物體機械能的變化,物體動能的變化,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講評時首先通過師生活動解決知識點的分析.物體動能的變化,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好理解一些,而物體機械能的變化始終是功能關系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知識點評講結束后,師生再一起分析是否可以換個思路來研究這個問題.目的是為了說明解選擇題我們不能局限于ABCD的順序,我們要從系統上把握題目,看看自己最熟悉哪一個知識點.我們就從最熟悉的知識點開始做題,這樣效率要高很多.另外區分平時學習和考試時對題目的研究.平時要弄懂每一個選項,而考試時靈活運用排除法 ,在不解決所有選項的情景下,也能做對題目,這樣體現出的是高效,是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說這一題,平時學習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物體動能的變化,物體機械能的變化,都要弄懂;考試時,BCD只要我們研究重力勢能的變化,物體動能的變化就可以了.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注意強化訓練,否則考試時我們會有個心理作用.總覺得不理解透題目,即使做出答案也不放心,進而影響后繼解題.其實這種思想是否有點吻合人類認知科學的一般規律呢!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由表象到實質.
(單選)關于速度與加速度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速度為零,則加速度也為零
B.物體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速度的方向
C.物體的速度越大,則加速度越大
D.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快,則加速度越大
分析A.自由落體的初位置,物體的速度為零,則加速度不為零.錯誤.B.物體加速度,速度的方向是兩個不同概念.錯誤.C.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物體的速度變大,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物體的速度變小.物體的速度變大,變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關系.錯誤.
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正確.
這一類題目通常研究幾個概念,并且說法差不多.如果平時學的浮躁,就是解題時再細心,也只是認識字,讀不懂題目意思.解這一類問題是越做越糊涂,進而很打擊自己學習的信心.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常說物理概念辨析是最簡單的卻又是最難的題目.
評講時,理清知識點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這樣的理念,我們在平時要真正靜下心,認真的學習,高中物理學習不是沖刺跑而是長跑.要做到這些,僅僅苦口婆心的講給學生聽剛開始是不容易有理想的效果.我們要持之以恒的要求自己,要求學生都能按既定的要求去做,才會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
這兒所講主要體現的思路是構建好基本模型,遇到復雜的情景能夠分解為基本模型,并從整體上把握題目,由易到難解決問題.另外,基于物理學科的特殊性,綜合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不斷夯實雙基,充實知識體系.
當然選擇題的評講還有很多好的舉措,只要我們大家不斷學習,不斷交流,不斷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一定會不斷增強.從而將物理這門學科越教越得心應手,同時讓學生越學越覺得有滋有味.從而達成樂教,樂學,樂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