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在“總體目標”中提出明確要求: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服務消費占比穩步提高,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逐步下降。
點評:在面臨外部環境明顯變化的特定情況下,我國經濟增長前景越來越取決于內需市場的不斷釋放,取決于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不斷釋放。應當說,近14億人的大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大的潛力和底氣。
從過去幾年經濟生活實際看,一個基本趨勢是消費結構呈現出穩步升級的態勢。這一點在宏觀上表現為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2017年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到29.3%,首次低于30%;在微觀上,則表現為城鄉居民消費行為多樣化、個性化、服務化特點明顯增強。一方面,物質型消費在得到基本滿足后,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全社會信息、教育、養老、健康、文化等服務型消費需求快速增長。
服務型消費升級進程中蘊藏著巨大潛力,如果能夠盡快有效地釋放出來,必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正因為如此,此次《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釋放信息消費、文化旅游體育消費、健康養老家政消費、教育培訓托幼消費等領域的消費。
與物質型消費不同,釋放服務型消費的潛力對政策調整與體制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服務型消費“有需求、缺供給”的矛盾比較突出,需求外流比較明顯,這也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健康產業為例,我國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僅為4%至5%,其供給與城鄉居民對大健康的需求不相適應。在教育培訓托幼消費上,優質教育供給還相當短缺。這都說明,服務型消費的供給短缺是制約服務型消費需求釋放的一個重要原因。能否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擴大服務業的有效供給,應成為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聲 音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
近期股市波動主要受投資者預期和情緒影響。實際上,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金融風險防控取得進展,宏觀杠桿率已經企穩,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動力增強。總體看,當前股市估值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與我國穩中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形成反差。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同時也是信用經濟。要把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作為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把維護信用秩序、提升信用水平作為現代金融秩序建設的基礎。同時,加快建設國家級的信用信息廣泛采集、大數據綜合動態分析、信用信息嚴格保密和相關方面低成本共享的平臺和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守信正向激勵機制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著力增強主動守信、時時守信和事事守信的信用意識,避免個體的信用缺失抬高全社會金融交易成本。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可以實現。今年上半年,消費和投資構成的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100%。發揮好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可以把外部經貿摩擦的影響縮小到可控范圍內。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
中國資本市場必須要有深度的變革,才會有美好的未來。而深度的變革來自危機感和責任感。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盛松成:
到目前為止,所謂的“數字貨幣”似乎無法同時兼顧人們對幣值穩定的追求和對貨幣政策的需求。這一悖論意味著人們要在追求幣值穩定和利用幣政策調節經濟之間做出選擇。
財政部部長劉昆:
“中央已經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絕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劉昆表示,財政政策將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在當前形勢下,特別要加快制度建設,發揮好資本市場的關鍵作用。當然,做好這些事需要穩健的宏觀政策加以支撐,我們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明確的產業投資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續性的社會政策,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核心政策進一步深化。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
中國經濟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基本面穩健,國際收支平衡,外匯儲備充裕,應對匯率波動的政策工具豐富,人民幣匯率完全能夠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針對社會上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和守住某個“關口”的主張,重要的不是具體點位,關鍵是匯率機制要正確。只要機制正確,不怕“點位”不回來。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
壽險業要深刻認識到服從和服務高質量發展并不是負擔,全面轉型既是必須完成的政策任務,也是時代要求和歷史使命。另外,也要認識到全面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和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藥到病除。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當前,由于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持續分化,外匯市場上順周期行為和“羊群效應”明顯,非理性市場預期抬頭,有關部門采取措施調節匯率機制和市場供求關系,增加投機性交易成本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
在推動基金行業健康發展方面,將重點做好5項工作。一是鼓勵私募股權與創投基金積極參與企業并購重組、債轉股以及股權融資。二是充分發揮私募基金積極作用,激發市場活力。三是大力發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四是鼓勵基金公司依法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充分調動專業人才的積極性。五是完善基金銷售機制,推進基金投資顧問隊伍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既要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還要健全境外投資管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注重有序開放,使開放的成果更廣泛、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