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神華


“簡約”一詞本意是簡略、節儉,它是一種美、一種文化,一種理念,中華道家文化提到“大道至簡”,指大道理都是及其簡單的,那么教育教學之大道也應該簡約的;從數學產生和發展來看,簡約是它重要的特性之一;從課堂效率的角度來看,簡約的課堂簡潔高效,簡約是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新課程實施以來,在大量的日常教學觀察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堂:教學時間緊,一節課45分鐘不夠用,到最后要么倉促收兵,要么嚴重拖堂;具體表現為任務繁重,環節繁雜,語言繁亂,素材繁多,手段繁縟,整個課堂顯得拖沓冗長,從而導致數學課堂教學高耗低效,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追求新課程理念的形而丟失了質.
為此,筆者大力提倡構建簡約課堂,讓數學教學綻放簡約之美,構建簡約課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情與教情,對教學任務、教學環節、教學語言、教學素材、教學媒體等進行加工、優化、提煉,刪繁去簡,棄偽存真,使教學任務簡明、環節簡省、言語簡練、素材筒略、手段簡潔,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簡約課堂的構建.
1明確教什么,讓教學任務綻放簡約之美
章建躍教授在《數學教學目標再思考》一文中提到,數學教育的“目標系統”包括數學課程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要強調“具體化”、“可操作”、“可檢測”,而教學任務是達成教學目標的載體,通過學習具體的內容來完成,受到應試文化的影響,教師在授課時總會安排繁重的教學任務,似乎只有這樣的安排才能達成教學目標,殊不知有些任務是重復的,有些任務偏離了目標,有些任務是提前安排拔苗助長,嚴重打亂了教學節奏,影響了課堂的簡約性,比如教師在人教A必修1《函數的概念》授課過程中,學生理解函數概念后,教師安排了許多習題強化求函數的定義域,偏離了理解函數概念的教學目標;又比如人教A版必修1《單調性與最大(小)值》這節課的第2課時,教師拓展和補充了函數的恒成立問題與存在性問題,這樣的教學任務對高一學生來說太超前.
如何做到教學任務簡明呢?首先教師必須依據單元教學目標、當前教學內容的特點,精準把握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明確重點任務,比如《函數的概念》的重點任務就是函數概念的理解,至于函數定義域的求解在今后學習中加強,其次教師要整體把握高中數學知識結構,理解高中數學學習是個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過程,明確知識的拓展與補充在哪些課上介入較合適,比如函數恒成立問題與存在性問題在學完必修1《基本初等函數》后,再介入比較合適;再次教師要充分了解即時學情,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即時調整課堂的教學任務.
2明確怎么教,讓教學環節綻放筒約之美
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教學環節的合理選取和恰當應用,繁瑣復雜的教學環節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直接影響到一節課的教學節奏,而且還決定著一節課的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我們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綜合考慮教學任務、內容特點以及學情,合理略去那些多余的環節、無效的環節,讓存在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發揮其價值與功用,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引入環節繁瑣復雜,抓不住問題本質,美其名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不是每節課都需要引入,有時開門見山顯得更有效果,比如人教A必修2《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開篇用輪船是否受臺風影響這個實際問題作為引入,講清楚需要大量的課堂時間,影響到后面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能否開門見山地直接引入課題呢?還有許多新課改的課堂,都有交流討論這個環節,但實際上很多時候的討論都是假討論,造成整個課堂顯得不夠嚴謹,這樣的交流討論環節寧可略去,或者用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點撥代替之,就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點撥這個環節來說,也不是每一堂課都這樣,有時教師直接講授效果更佳,讓學生在思維價值處的思考才有意義,有些課堂還增設了當堂檢測這個環節,由于檢測與反饋擠耗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造成問題產生、問題解決等其他重要的環節囫圇吞棗、匆匆而過,那么能否考慮將檢測移到課后完成呢?每節課的課堂小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一定要讓小結務實些,比如歸納本課內容、提煉思想方法、體驗問題產生等,那些諸如“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等假、大、空的小結完全可以略去.
3明確用什么教,讓教學素材綻放筒約之美
課堂不簡約,有時是由教學素材造成的,比如引導性材料過于復雜,例題的設置繁難,課堂練習不夠精煉,對于引導性材料,我們教師應該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做到素材能立足于問題本質,不喧賓奪主,比如人教A版必修1《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這節課,教科書選取探究具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其對應的一元二次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關系作為入口,讓學生自己歸納方程的根、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函數的零點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二次方程相對復雜,用它作為引導性材料是否擠壓了學生理解零點的概念、零點存在定理的時間呢?能否改用一次方程作為引導性材料呢?至于例題的設置,教師應該遵循典型性、針對性、一題多用、一題多改的原則,那些主旨不強、形式單一的例題盡量少用;課堂上能用一個例題表達清楚教學意圖的不用兩個例題,即便需要兩個例題也盡可能保留例題的情境不變,以便節省學生讀題、審題的時間,比如人教A版必修4《兩角差的余弦公式》這節課例2:sina=4、5,α∈(π/2,π),cosβ=-5/13,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α-β)的值,意圖用于鞏固公式的應用,若要強化分類討論思想,可將條件α∈(π/2,n)去掉;若要強化變角思想,只需將題目改為:已知sin(α+β)=4/5,α+β∈(π/2,π),cosβ=-5/13,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α的值,不必再重新找例題、另辟途徑,至于課堂練習的配置,教師應該把握課堂中練習的適度、適量與有效性原則,對練習內容進行整合重組,刪去重復練習、低效或無效的練習,聚焦重點難點,串聯知識點,緊扣熱點內容,突出針對性與典型性.
4明確怎么講,讓教學語言綻放筒約之美
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師的語言素質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表達的水準將制約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教學中,語言是紐帶,是課堂上師生間交流的主要工具,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要注重準確性、邏輯性、啟發性,不講廢話、空話,做到言簡意賅、簡練流暢.
提示語言具有導向性與啟發性,比如人教A版必修3《均勻隨機數的產生》例2:假設你家訂了一份報紙,送報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間把報紙送到你家,你父親離開家的時間在早上7:00-8:00之間,問父親離開家前能得到報紙的概率是多少?課本直接應用坐標系解決問題令人感到茫然,可以用這樣的提示語言“一個時間長度的問題可以用數軸解決,那兩個時間長度能否考慮直角坐標系呢?”直接給學生指明了方向,
總結語言要畫龍點睛,比如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求函數f(g(x))的定義域,或已知函數f(g(x))的定義域求函數f(x)的定義域這類問題,一句話總結就是:“里層的值域是外層的定義域”,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過渡語言要有銜接性,人教A版必修5《基本不等式》這節課,在基本不等式√ab≤(a+b)/2的證明環節結束后如何過渡到幾何解釋環節呢?可用華羅庚的詩句“數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作為過渡語言將數與形緊密相連.
另外,應變語言要靈活幽默;評價語言要坦誠,不應過分賞識評價;對于需要重點強調的,不能是簡單地重復,而是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5追求實效,讓教學手段綻放筒約之美
當前應用多媒體教學成普及之勢,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也令人目不閑暇,但是教師在應用在這些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思考這些媒體手段是否能真正發揮輔助作用,是否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刪除那些無用、無效的媒體手段,讓教學手段綻放簡約之美.
比如復習課時我們用媒體展示題目,節省了抄寫時間;在諸如橢圓、雙曲線等概念教學時,應用動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軌跡方程教學時,應用數學實驗進行猜想;在探索函數圖象變化規律時,應用自制課件展現變化過程;課堂上我們還可以直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等等,這些媒體手段以簡約、便捷、生動、直觀等特點,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作用傳統的媒體手段不可替代.
但是有些媒體手段,不僅傳統的手段可以代替,而且對提高課堂效率也不明顯,讓課堂顯得臃腫不簡約,比如在課堂上截取微課視頻讓學生觀看,這樣的教學手段必要嗎?教師直接進行啟發式講解,效果也許還更佳,而且在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更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等第三維目標的達成,另外,教師在應用媒體手段時,還要力求重點突出,主題鮮明,不要過于花哨,刪去無意義的信息.
簡約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美、一種文化、一種理念;構建簡約課堂,不僅能將復雜的數學知識教得簡約,讓數學教學綻放簡約之美,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課程改革之路越走越寬廣.
參考文獻
[1]章建躍.數學教學目標再思考.中國數學教育[J],2012 (9): 13一16
[2]吳章文.筒約而實在——方顯數學課堂本色.福建基礎教育研究[J],2011 (3): 79-80
[3]樓炯亮,大道至簡 簡從繁起——簡約課堂背后的“不簡約”.教學月刊中學版[J],2014 (9):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