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 曹嘉瑩
內容摘要:隨著文化全球化發展進程的加快,中國傳統文化逐漸受到世界范圍的重視,其中茶道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可將其融入外語課堂教學中加以傳承。本文主要圍繞茶道文化概念及發展歷程、中國傳統茶道文化、日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茶道文化的有效途徑等方面展開討論,詳細分析了中國傳統茶道文化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傳統茶道文化與日語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措施等,使得日語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學生文化自信增強。
關鍵詞:茶道文化 日語教學 文化自信
一.茶道文化概念及發展歷程
中國為茶的主要產出地,中國茶道文化進過了長時間發展后,已經逐漸走向世界各地,隨著時代變遷,茶道文化又融入了時代特征,促使茶道文化內涵不斷豐富。中國傳統茶道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文化沉淀的結果,茶道文化對人的教育意義是在實踐過程中加以驗證的。日本文化大多是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形成的,包括多種日源回歸詞,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茶道”就是有代表性的日源回歸詞之一。日本茶道文化與中國茶道文化有緊密聯系,是對中國茶道文化的借鑒。因此,在進行日語教學時,注重中國茶道文化的講解與滲透,可促進日語教學良好開展,為學生提供生動的日語教學內容。從茶道文化概念及發展歷程角度來看,可發現茶道文化主要是借助茶的媒介作用來進行文化交流的一種文化形式,中國茶道文化受到無數人追捧,承載著一定精神成就及歷史厚重感。我國古代便開始種植茶樹,茶主要起源于四川地區,并逐步流行開來,南北朝時期,出現較多有關茶的詩歌與歌曲,并實現了茶道文化的普及,說明茶道文化已經發展成熟。通過對茶道文化概念及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可明白,中國傳統茶道文化有較高的傳承價值,并體現出其自身的育人功能,從這個角度來看,有必要將傳統茶道文化與日語教學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教育質量及文化傳承的目的。
二.中國傳統茶道文化
茶道文化指的是由飲茶活動逐漸發展來的一種文化,對于中國傳統茶道文化來講,需要從茶葉、茶具、茶道的層面著手分析,從而做到對茶道文化的全面認識。中國茶道文化還包含一定哲學思想,例如茶道文化中體現出的儒家思想,當人的心無外物時,則內心不受外界環境干擾,通常將這種心理狀態稱作是“中”,而人的情緒需要表達出來,要做到情緒的適當處理,這就要求處于“和”的狀態。茶道中同樣體現出這種文化內涵,在品茶過程中,人們心靈得到凈化,達到內心世界的充實。而茶道文化中的“品”,更多展現在開展茶事活動時的各個環節,如在采摘茶葉階段,要注重因時而摘,保證茶葉味道純正,同時在茶葉識別上,需要將烘焙完成的茶葉進行分類處理,光澤明亮、葉面平整的即為上等茶。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較系統的文化體系,涉及到飲茶活動的整個過程,并可將飲茶活動作為一門學問進行研究。在我國民間,已經將飲茶作為日常生活習慣,被各個階層和人群所接觸,是茶道文化持續傳承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中國茶道文化具有上述特點,因此決定了茶道文化育人功能,可將其與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達到教學內容不斷深入的教育效果。
三.日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茶道文化的有效途徑
在日語教學中融合中國傳統茶道文化,對提高教學效果及質量有重要意義,可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下,吸引他們參與到日語教學中,并在明確日語教學與中國茶道文化之間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從茶道文化角度出發進行知識學習,促使日語教學中滲透中國茶道文化,有利于優化教學流程,培養學生日語學習思維,達到兩種文化的良性交流。如現階段,大多數院校將中國茶道文化典型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相關知識信息,并圍繞茶道文化這一主題,使得日語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具體,在打造日語知識平臺的情況下,為日語教學高效開展奠定基礎。
(一)復習教學策略
復習教學策略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策略,將還教學策略運用到日語教學中,能滿足日語教學改革對教學實踐的需求,在提高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的同時,加大對他們文化素養的培養,是日語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有效途徑。復習教學策略指的是鼓勵學生自行收集有關中國傳統茶道文化的文獻資料等,并對文獻資料中的重點信息進行提取和總結,之后可帶著問題深入研討各個知識點。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提出感到疑惑的問題,并為學生保留自由討論的時間,促使學生能在問答練習過程中,形成自身的日語知識體系,同時做到對茶道文化有自身見解。上述教學活動的設置主要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茶道文化和日語知識學習間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對日語教學實質有所了解,能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能借助語言多樣化特點,實現中國傳統茶道文化的有效傳承及發展。為了充分發揮復習教學策略在日語教學中的運用價值,還需要借助多媒體作用,例如,教師在開展日語教學活動時,為了吸引學生興趣,將在多媒體課件上顯示課前復習時間分配方案,幫助學生養成日語學習習慣,能隨著復習強度的增加,實現知識體系的完善。
如在學生復習階段,教師將為學生展現中國傳統茶道文化發展史中貢獻較大的代表人物,只為學生提供人物圖片信息,鼓勵學生能通過查找文獻資料來得到相關信息,需要學生自主設置問題情境并展開討論。在正式教學前鼓勵學生進行課前知識復習,可促使學生對課堂內容有初步掌握,進而圍繞茶道文化學習日語知識,保證日語知識適用性和有效性,并且在中日文化互相交流下,能促使學生對茶道文化有深刻體會,并且課堂前的復習活動能確保知識聯系起來,使得學生掌握系統的日語知識。在實際日語教學實踐中,借助這種教學手段能一定程度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洞察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由于傳統文化引入到教學實踐中,則日語教學內容更加具象化及真實化,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進一步為新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二)新知教學策略
新知教學策略的運用,同樣能起到充分結合日語教學和中國傳統茶道文化的作用,這一教學策略主要采取視頻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并能根據自身知識訴求,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計劃。通過這種做法,能有效打破傳統日語教學單調的局面,可借助新的交流方式達到知識的生動展現,并逐步提高學生日語學習興趣,有利于加大對學生日語素養的培養。目前最為常見的知識傳播媒介便是多媒體視頻或圖片等,通過播放課件能極大程度吸引學生興趣,根據教材內容來營造教學情景,使得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加深對知識的了解。教學氛圍對學生知識學習效率有一定影響,要想將中國茶道文化融入到日語教學中,則需要保證日語教學課堂與茶道文化聯系起來,如教師將在日語課堂開始前,為學生播放有關中國傳統茶道文化的記錄片,通過借助后期剪輯等技術手段,向學生呈現精華片段,為學生日語學習提供豐富素材。在學生感知茶道文化的深刻內涵后,還可結合分解教學方法進行紀錄片各片段的講解,尤其是飲茶活動的各個環節,其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需要對飲茶交流過程實行分解教學,為學生講解這些交流環節中涉及到的日語語法以及運用情境等。同時,在日語教學中結合中國茶道文化內涵,可實現日語教學內容的拓展,由教材知識延伸到禪宗領域,進而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從多個角度出發探析日語教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他們日語學習的廣度及深度。
(三)拓展教學策略
除了上述教學策略外,還應充分利用拓展教學策略。使用該教學方式的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外學習內容,以此實現日語教學知識的延伸與補充,通過為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語言知識,能加深學生對日語教學的認知,并能調動學生學習經濟性,在發揮日語教學文化傳播價值及實用價值等方面有重要意義。例如,在講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時,可向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文獻資料,并要求學生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中國茶道文化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特別應重點關注收集與茶道文化內涵線有關的文獻資料,盡可能收集視頻或音頻資料,為日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另外,為了加深學生對中國茶道文化的認識,在具體開展日語教學實踐時,還可為學生提供日式茶點等實際情境,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模擬飲茶活動,進而體會茶道文化中的和、敬、清、寂等文化內涵。通過設置相應的模擬情境,不僅能為學生打造出輕松的教學環境,營造寓教于樂的日語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運用積極性,促使他們對中國茶道文化產生熱愛之情,發揮日語教學的文化傳播功能,實現知識教學向文化層面的轉變,有利于提高日語教學應用價值。具體來說,拓展教學即是基于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拓展,從而為學生提供應用性較強的日語知識。
綜上所述,茶道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為了達到茶道文化廣泛傳播的目的,可將中國傳統茶道文化與日語教學結合起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茶道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日語知識的掌握,還能促進中國茶道文化的傳承及發展,使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樹立起文化自信。本文主要是對中國傳統茶道文化與日語教學的融合進行探究,在借助相關教學策略的前提下,為日語教學發展提供新的路徑,在日語教育效果提升上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曹長春.茶道文化與日語教學相鏈接和整合路徑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06):478.
[2]李葉,王萌.漢語流行詞中的日源詞教學探討[J].漢字文化,2017(05):13
[3]張中華.日本茶道文化融入高校日語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福建茶葉,2018,40(05):258.
基金項目:上海理工大學黨思德高專項基金 編號18HJ-DSDG-00-006
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項目 編號ZZslg18023
上海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編號SH2017100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