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天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氣象局,內蒙古 通遼 028300)
氣象條件,作為影響社會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前氣象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獲取的氣象信息已經可以較為準確的對氣象條件進行預測。但是,如何使已經獲得的氣象信息得到有效傳播成為當前氣象工作者較為關注的問題。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氣象信息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同時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能力也逐漸增強。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氣象信息服務的準確程度在不斷的提升,同時也開始向著精細化和針對性的方向發展,然而也存在一定的發展短板,即公眾的滿意度不高,公眾沒有感受到準確程度提升所帶來的影響。這說明了我國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能力需要提升。傳播能力的提升不僅指的是傳播的廣度,更重要的是傳播的效率和效果。而這項氣象服務的有效傳播不僅需要將信息傳播給公眾,同時需要提升信息表達的能力。氣象信息的主要來源是對天氣的預測,而天氣可能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錯誤的情況。同時氣象信息存在一定的時效性,一個小時內的氣象信息也可能是不同的,需求這種怎樣及時受到信息也是關鍵的問題。因此,氣象服務信息的受眾是氣象傳播發展的關鍵,如果不能達到理想的滿意度,必須對相關的工作進行及時調整和優化。
在今后的氣象服務信息傳播過程當中,氣象部門應該最大化的提高氣象服務信息的準確性,在現有科學技術水平上進一步的完善相關的氣象偵測設施,為氣象預報以及氣象信息服務提供扎實的支持。雖然在這一方面,我國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還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氣象服務信息的需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其次,拓寬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在今后的氣象服務信息有效傳播能力的提升過程當中,應該在現有的傳播渠道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進行拓寬,借助網絡、手機應用等軟件優勢,讓廣大的用戶在第一時間了解科學準確的氣象服務信息,從而更好地滿足公眾對氣象服務信息的需求,為了更好的提高氣象服務信息有效傳播能力,在進行渠道的拓展過程當中,還需要強化對氣象服務信息相關軟件的優化。例如,在信息更新的及時性方面,在信息呈現方式方面,都更好的契合個性化的各種需求。
在氣象信息服務傳播過程中,往往存在氣象信息與氣象服務信息相混淆的情況。氣象信息是指專業氣象工作者對觀測到的氣象條件分析處理后得到的氣象條件信息。而氣象服務信息的受眾則是普通群眾,是為普通群眾日常生產生活服務的。因此,過于專業的氣象信息詞匯不便于普通大眾的理解。廣大群眾想要的只是簡單明了的天氣情況和未來天氣的變化情況。專業術語和圖表只適用于氣象工作者。因此,在進行氣象服務信息發布前,必須使語言簡潔化、通俗化,以便普通群眾理解和接受。氣象工作者應該以人為本,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信息加工。氣象服務信息應該是加工后的氣象信息,這樣才能增強對普通群眾生產生活方面的指導性,才能真正使群眾獲得便利。
隨著科技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和網絡日益成為人們進行交流和查詢的工具。氣象部門應該利用科技帶來的變化,通過手機短信、彩信和微博、微信等渠道進行氣象服務信息的推廣工作,進而讓更多的人及時接收到氣象信息。氣象臺應該推出一些氣象APP軟件,用戶通過實名注冊的方式獲取需要的氣象信息。此外,因為氣象信息的格式基本相同,當地的氣象部門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創建個性化的氣象服務,不斷提升氣象信息服務的能力。
氣象服務信息作為大眾日常生活以及工業生產運營的重要信息,信息傳播品質影響著信息傳播能力。因此,氣象服務信息從業人員應該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無論是在信息的播報方面還是在信息的傳播手段方面,都應該以品質、以服務作為重要的發展理念,將氣象服務信息產品最大限度的面向民生服務基層,為國家決策提供應有的服務。
氣象服務信息的有效傳播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提高氣象服務信息在群眾中的影響力。群眾的關注度提高就使得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變的有效。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首先應該提高氣象服務信息的質量和影響力。對于獲得的氣象服務信息,首先應該進行分類,針對受眾的不同更加有序的對信息加以整理,直接針對需要的群眾進行發布。例如,對于普通群眾,其主要關注點在未來天氣的變化情況,提前對出行計劃進行安排,因此專業性相對較低。但是,對于某些政府部門或科研部門,尤其對是農業相關的部門而言,氣象條件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因此對于這一類受眾必須加強專業性,提高氣象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同時,由于全球氣候的不斷惡化,自然災害頻發,氣象服務信息應該增加與群眾生產生活關系更加緊密的服務。例如對環境污染情況、空氣質量等信息的發送,更加有利于提高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只有不斷提高氣象服務信息在受眾中的影響力,才能使信息傳播更加有效。
我國科技水平和現代化程度在不斷地發展,人們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氣象信息傳播渠道的拓展,但是氣象服務信息有效傳播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完善。不同地區的氣象部門應該結合自身發展的情況和地域特點,提升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能力,擴大創新方式和氣象服務信息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