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西鎮大村小學 羅春麗
合作學習是通過團隊中同類、異質群體之間的非均勻分組方法,將班級分組,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分組中會使用一些不同的分組方法,但采用更多的是異質分組方式,這就意味著不同層次和個性的人會被分成一組。在學習任務中,以傳統的學習任務為主,讓學習小組討論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小組內必須進行總結,相互幫助,一起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學生是否有這樣的需求是選擇合作學習的關鍵。正確把握合作時機,最好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之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選擇在合適的時機插入知識的關鍵點,更有利于學生吸收知識、尋求教學規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以及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好習慣的形成。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力量,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結合他們的學習功底。小組的組建與學生的性別、學習能力、心理素質、性格等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關系,最好是大家自愿匹配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通常是5人為一組,其中需有一個領頭人,這個人一般是學習和綜合能力相對突出的,并且團結協作意識要高,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
如上所述,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分工合理,互相幫助,是高效的、高質量的操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觀察后,找出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和整個團隊的優勢所在,防止小組內出現學生發展不平衡,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全面平等地發展,必須采取角色輪換的措施。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在每次轉換學習任務、能力和生活之間,差別逐漸形成,即學習能力和群體情緒的發展有質的飛躍,再一次將新的學習小組再結合起來。
如果在小組中缺乏溝通和評估,那么就是在做無用功。給學生一個充分交流和合理評價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激發學習熱情,發展交流與合作能力,并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如果以每個小組為評估對象,就會導致學生團隊或團體之間的競爭行為,群體間的競爭,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合作學習只是一種與課堂和個別教學相平行的方法,不能因為它很流行就不分場合地隨便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有內容不適合群體合作學習。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的頻率不應該太多,遇到復雜難解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可以探索的問題,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較好。比如教學可分割數,個人思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好多學生自己思考很長時間都沒有思路,這時候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合作學習,各抒己見,大家查缺補漏,取長補短,然后激發出更大的火花。這樣有利于學生們思維活躍,然后再加上教師適時的提醒,與學生們進行觀點交流,最后通過集體智慧發現數的整除特性,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合作學習小組不是一切的關鍵,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根據特定的關鍵制定特定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其他國家,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應用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在中國也有很多研究和實踐,這與“人的全面發展”是一致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這些科學的、先進的教學策略并沒有得到推廣(當然也有課堂教學、課堂上的局限等這些客觀原因),在臺灣,幾年前,盡管它曾經是教育單位,被列為十二種教學推廣方法之一,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來,小學老師“坐著吃水果”的教學理念仍然非常強烈。權威與服從的教學管理,安靜而有序的管理是目前所追求的,并不鼓勵群體合作討論的研究。我知道,作為一種模式,成功案例很少,結合自身的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實踐時間短,因此,在實施過程中也有許多疑慮和反思。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何處理“指導”和“自主性”的關系、如何使協作學習討論真正有效、個人競爭與小組競爭的矛盾、怎樣通過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的認知素質,不同的教學方法差別在哪,所有這些都需要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