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綦江中學 張啟榮
現代數學教育理論認為,數學史融入高中數學教學課堂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僅僅強調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而忽視了數學史的文化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會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知識,繼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自身的數學文化內涵,在數學教學中升華人文意識。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科,其包含大量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及數學定理等,當然,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去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需要教師向學生介紹數學文化史,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情。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讓學生全面地知曉數學公式及定理的歷史來源與發展史,讓他們對數學學科有一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他們能夠切身地去感知數學學科的魅力,繼而更好地從中認識到數學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的作用,進一步樹立學生的價值觀。一般來說,筆者會在每個章節的教學開端對本章節的知識點做出簡單的概括,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認知相關的歷史,繼而更好地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一章的“集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數學文化史,讓他們能夠對集合的發展史做出詳細的調查學習,讓學生通過網絡、走訪等形式去查閱資料,更好地去考證信息的準確性與全面性,繼而培養自身的數學文化內涵。
學習也要能夠與時俱進,體現相關學科的價值以及精髓,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大多數教師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使得數學教學缺乏一定的文化內涵。國內大多學者對于數學教學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對于實際的教學理論掌握較好,但缺乏實踐性。數學是美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魅力,利用數學的基本特征解決當前的問題,并能夠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開發與引導,讓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審美能力,把握解題的本質,讓學生能夠徜徉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數學的美是簡潔的,例如:在整數等比數列{bn}中,有b1b2b3=6,b7b8b9=12,求b3b4b5。大多數學生利用等比數列的性質能夠求出最終結果,但解題過程復雜費時。假使學生把b1b2b3看成一個整體,便能夠很快地得出答案了,且效率和正確率也高,學生也能夠更好地去體驗數學解題的過程。
數學精神在數學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數學精神,培養他們的嚴密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去參與課堂活動。另外,數學學科本身具有邏輯抽象性、思維嚴密性等,要想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形成細致、嚴謹的學習品質和行為,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與評判。例如,教師可以多為高中生展示解題思路,通過多媒體技術優化他們的思維品質。在學習“解析幾何”的相關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笛卡爾、費馬等人在研究解析幾何問題時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讓學生對這一知識有一定的認知與了解,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去交流自己看完這些視頻之后的感受與看法,讓他們切身地去感知數學精神,通過這種類似于“故事”的教學方式,讓大多數的高中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能夠養成不畏艱難、敢于拼搏的精神,更好地去引起他們的共鳴。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注重培養他們優化解題方法的意識,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在教授完新知識時要能夠及時地讓學生進行鞏固與復習,利用習題訓練更好地促進數學文化教育。當然,對于練習的教材來說,教師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讓學生能夠理解閱讀材料中的基本意思,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對閱讀材料的選材方面要能夠結合相關的實際情況,要能夠體現大綱的要求,真正意義上去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自身的教學成效。當然,教師在上課的時也要將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刪減,課堂教學能夠體現重難點,在此基礎之上也可以穿插數學史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時能夠增強自身的數學文化內涵,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和背景文化。例如,教師在開展繪圖課時,教師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對數學史進行滲透。教師可以通過實際訓練去講解圖形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并通過作圖和繪畫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去提高自身的數學興趣,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繼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落實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任務,它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除此之外,它更需要學生在學習時能夠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探索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