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小學 楊 薈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在小學課堂融入專業術語已經成為新時代的要求。教師要努力讓教學材料滲入教學之中,配合專業術語的使用,讓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具體形象,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到文化的感染,并全方位地融入課堂中,自覺找到數學學習方法并配合教師的課堂模式,有效提高。本文就從專業術語的教學角度,對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和引導模式做一些分析。
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與數學學科特點是相互促進和統一的。只有讓學生的思維真正融入數學的邏輯結構中,才能讓他們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新鮮教學題材,自我感知,加強解題能力。所以教師要引入專業術語的實例,利用各種文化活動來豐富數學課堂內容。比如在教學“自然數”一章時,涉及很多數的概念,其中有“偶數”“奇數”“負數”“整數”“小數”等。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討論小組,彼此進行數學文化知識的切磋,互相通過提問來考驗對方的實際能力,比如“最小的自然數加上最小的偶數,和是多少?”“和3相隔最近的偶數和奇數分別是多少?”都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專用術語的感知,從課堂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實際能力。
例如:求1至60內所有能被5或9整除的整數和是多少。學生通過題目可以得到范圍信息是1到60,而在此范圍內能被5或者9整除的整數有5、9、10、15、20、25、30、35、40、45、50、55、60、18、27、36、54,再把這些整數相加,就能得到最終的結果。數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讓學生在小學打好扎實的基礎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必須做好帶頭作用,讓課堂中的數學元素充分體現數學的價值,反映數學的個性,才能培養學生較高的邏輯性和理解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提高專業術語的價值,培養學生課堂活力,課堂教學要從直觀入手。只有直觀化、自由化的教學題材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在學生已有相關經驗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配合實際例題,讓數學專用術語和其特有的文化特征成為課堂的一種自然本色。教師要完善數學文化特征教學模式,充分結合專用術語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對一些專有名詞形成敏感的意識,在做題中就能快速回想起教師講解過的數學知識,全面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并在文化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已知9個數的平均數是72,去掉一個數后,余下的數的平均數為78,求去掉的數是多少。”這道例題就充分考查了學生對專業術語“平均數”的認知。平均數的算法是通過把幾個數相加,再除以這幾個數的個數得到的,所以在這道題中可以巧妙地設求解的數為x,9個數的平均數是72,則這9個數的和就是72×9=648,由題意,去掉這個數x之后得到式子最終解得x=24。如果學生對于專業術語“平均數”的概念掌握得不夠到位,就不能正確解答這道題目。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數學中的專業術語的作用就是詮釋這種文化。教師要在課堂中充分結合數學用語,多給學生灌輸一些常用語,并不斷把這些用語融入教學題材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數學文化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相配合,培養學生結合數學實際問題進行探討和思考的能力,強有力地擴展數學內容,讓學生達到思想和方法的整合。此外,小學數學課程目標是比較基礎的,但是其中也會涵蓋許多復雜的知識點和例題,這就需要教師加大課堂力度,給予學生鼓勵和引導,嚴格要求學生掌握實際的解題技巧,感受到數學的文化特征。
數學專用術語在解決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教師要合理訓練學生的能力,通過實質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的關鍵點,擴展自身的探究能力。
例如:點A的坐標表示為(2,3),點B的橫坐標是A的橫坐標的3倍,縱坐標比A的縱坐標的2倍還多3,求B點的坐標。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例題,但如果學生不理解專業術語“橫縱坐標”的概念,這道題將會無從下手。通過題意,得知A點的橫坐標為2,縱坐標為3,所以B點的橫坐標為6,縱坐標為9。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是學習的新起點和基礎點,我們作為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投入到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的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配合當代的潮流元素,加入與時俱進的數學專業術語,豐富數學課堂內容。只要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就能逐漸提高專業術語的價值,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培養他們的課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