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龍山縣皇倉中學 李政祥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其中網絡信息技術更是全方面地介入和滲透了人類的日常生活,乃至于當下的教育環境中。現如今,網絡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得益于網絡技術的發達、快捷與方便,課堂通過網絡技術建構了一個信息流暢、資源豐富、手段多樣的環境,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引導教學,從而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形成一種獨特的、綜合性的、多元化的教學途徑。網絡所提供的優勢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環境提供制造一個更真實、更多元的虛擬環境,為課堂創設一個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借助網絡環境發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明白數學對于日常生活的作用,并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操作能力。本文將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習優勢,提出高中數學教學如何與網絡技術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網絡對教學的積極作用。
網絡環境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影像資源、模型建構等,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建多元的數學課堂文化。高中數學教學一般遵循“確定方向、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學習、網上學習、網上測評、總結分析”的模式,教師需要依循這一教學基本路徑,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規劃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那么在網絡環境的主導之下,教師應當如何科學創設教學情境,以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等特征,綜合應用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數學教學資源,并將其與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相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課堂。運用影像資源的優勢在于能夠用直觀具體的形式把高度邏輯抽象的數學問題展示出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數學問題,從而進一步質疑、探討和分析。當然,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事先拍攝、制作視頻,在課堂上以播放視頻的方式引入課堂。
例如,在教學“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前上網搜索或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視頻,通過播放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哪些關系以及這些關系表現出了什么樣的特征。教師在視頻中舉了三個例子:商品銷售收入與廣告支出之間的關系;糧食產量和施肥量之間的關系;人體內的脂肪含量與年齡之間的關系。視頻需要清楚地演示不同變量之間的關系變化,盡量做到讓學生一目了然。通過觀看視頻,教師再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最后帶領學生討論出問題的答案。以視頻影像來引入課堂,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視聽結合的影像信息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為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網絡除了能為教學提供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之外,還能夠提供豐富的教學手段,即技術和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基礎的網絡技術建構一個數學模型,方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空間圖形。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如果講到設計空間圖形等部分的數學內容時,一般會使用圓規、三角板等數學教學工具在黑板上作圖,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由于教學工具的不準確,極有可能導致數據的不準確;二是教師作圖過于浪費時間,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事先準備好教學模型,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具體,方便學生學習、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講解“橢圓及其標準方程”一課的內容時,教學目標要求通過根據橢圓的標準方程研究其幾何性質,加深對橢圓方程的理解,同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但是學習圖形要求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聯想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教師如果只是按照課本將知識點羅列出來,學生則無法形象直觀地了解所學知識,教學效果也難以提高。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超級畫板制作一個課件,用制圖軟件繪畫教學所需圖形,并運用動畫演示讓學生觀察橢圓曲線變化的規律以及橢圓在直角坐標系上的建立,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如何推斷出橢圓的方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借助直觀的動畫演示感受、觀察、分析、推斷數學知識,再通過自主探究加深對數學的了解。
網絡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網絡為數學教學提供的資源能夠延伸到課堂之外的自學、復習等學習環節中。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一而足,教師在課堂上只能保證按時按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并確保大部分同學能夠及時消化所學知識,但是課后的復習和鞏固則需要同學自己來完成。網絡環境為課后的鞏固、復習、評價等提供了一條便捷的渠道,因為網絡教學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安排相應的學習時間。比如這節課教師講了“圓錐曲線與方程”,教師可以將PPT拷到電腦上,需要的同學自行下載,然后在課后通過自主學習來加強鞏固和彌補不足。
通過上文論述,網絡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擁有便捷、多元、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環境、教學手段,能夠更好地建構數學課堂,更充分地展示數學資源,更形象地講授數學知識,并且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認識和掌握數學知識。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網絡環境的優勢,將網絡與課堂教學良好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