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青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八坼中學,江蘇蘇州 215222)
簡約是一種態度,當放在教學中時,就成了一種值得關注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經驗,運用言簡意賅、非常明了的教學方式,直插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釋疑解惑,使他們積極思考、探究。這樣既可以優化教學模式,又可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做到精準教學,從而提升他們的物理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新課引入是最為關鍵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總是努力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料,這樣做的結果有時反而使課堂的教學顯得很煩瑣,偏離了主旨。因此,教師在引入時,可以利用簡約的教學模式,直接面向主題設置引入內容,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所涉及的內容,還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
如在教學《透鏡》時,為了能夠指引學生對本節課涉及的內容有預見,教師可以在新課引入環節直接插入本節課的主題——透鏡,讓學生立即產生對透鏡知識的學習欲望,這樣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進行深入的學習。教師利用一個精巧的情節進行新課引入,明確本節課所講授的大致內容,還可以有力地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透鏡知識的欲望。筆者設計的精巧情節是這樣的:一只大鳥在天空飛翔時,發現了地面有一個東西閃閃發光;于是大鳥就落到了這個發光東西的地方,發現這個發光的東西很漂亮;于是就把它帶到了自己的窩里,由于很喜愛就很歡喜地把這個東西放在了窩頂上。出去覓食讓它已經很累了,所以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后來是一股煙把它從睡夢中嗆醒了,這時身上原本漂亮的羽毛已經有些烤焦了,好在翅膀還能飛。于是它飛到窩的上方查看究竟,發光東西周圍的樹枝都冒著煙,這只大鳥明白了是這個東西惹的禍。可是已經讓自己變成了這個丑陋的樣子,自己只能認倒霉了,今天的烏鴉就是這樣來的。其實大鳥帶回的東西是一個破碎的玻璃球,為什么會燒了大鳥的窩呢?這樣就自然地將學生引入了透鏡的學習中,他們在心中產生疑惑,對學習的內容就會產生強烈的期待。
教師很簡約地引入新課,這種直插主題的引入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心中明確本節課將會涉及的教學內容,做到有備無患;還能在直接引入中,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實驗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實驗教學時,要更加注重實驗現象清晰、明了,這樣才能更好地沖擊學生的認知,讓他們在簡約的現象中思考、分析、歸納,讓學生筆者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成功構建物理知識體系,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學《氣體的壓強》時,教師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見證大氣壓強的真實存在。因此,筆者就設計了清晰明了的簡約實驗內容。筆者先利用玻璃瓶和硬紙板為學生演示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在玻璃瓶中裝入滿滿的水,然后把硬紙板放在瓶口上;并用手壓一下紙板,使二者做到貼合。這時筆者提醒學生注意當把玻璃瓶子口朝下時的情景,學生很擔心水會灑落,結果出乎他們的意料——水被紙板擋住了。是誰托著硬紙板和水呢?學生開始思考著。為了讓他們確信大氣壓強的存在,筆者又拿出了一個口略小的瓶子,并且在瓶子的側壁上接出一個玻璃管;然后把一個剝了殼的熟雞蛋放在瓶口處。很顯然依靠雞蛋自身是無法進入瓶子的,這時筆者讓學生注意觀察,筆者在側壁的玻璃管上套上了一個連著注射器的膠皮管,這時筆者向外抽動注射器的活塞,學生驚奇地發現雞蛋逐漸地進入了瓶中。學生的思緒再次被激發了,為什么抽動注射器就可以使雞蛋進入瓶中呢?學生把兩個實驗放在一起進行思考、分析,尋找兩個實驗的共同之處。他們發現兩個都是在空氣中進行的,那么就會與大氣有關;再根據前面學習的知識,他們就會想到大氣也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故而也就使他們確信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筆者設計了簡約實驗,為學生進行展示,讓他們親眼所見清晰、明了的實驗現象,這對于他們進一步的思考、分析、歸納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去除煩瑣、保留簡約的教學過程。這樣就能在簡約中彰顯出教學重點,有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突破教學重點,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
如在教學《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一課時,由于這節課的實踐性比較強,筆者引入新課后,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通過閱讀課本內容,了解溫度和溫度計。當學生對這兩塊內容有所了解后,筆者就發給了每桌學生一個溫度計,讓他們通過實物進一步認識溫度計并能做到熟練使用。學生積極地對溫度計進行了構造認識和使用測溫,當他們對溫度計有了深入認識后,筆者又向學生提出可否根據提供的器材,自制一個溫度計。這時學生面對提供的器材,進行積極的思考、設計,他們邊制作邊拿起筆者提供的溫度計進行比對,不斷彌補自己溫度計的不足。最后在同桌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自制溫度計的任務。
教師設計簡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簡單、明了的教學過程中,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有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課堂主體的作用,使他們在課堂中積極行動起來,成功地突破教學重點,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設計教學語言時,要做到簡約、直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們才會融入課堂,進行有效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通過感知收獲智慧,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壓強》時,在課堂上,筆者先是把體育課上用的厚厚的海綿墊子放在了講臺前;然后讓兩個體重相同的甲、乙學生站在上面,只不過在甲學生的腳下多出了一塊薄薄的板子;這時筆者讓學生觀察海綿墊子的情況,問他們:“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很快就注意到了學生甲腳下的板子,就提出:“甲、乙學生與海綿接觸的面積不同,導致受力面積不同?!边@時筆者就讓學生探尋壓力產生的效果與接觸面積是否有關。學生根據前面的例子,想到二者是有關系的。然后,筆者就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乙從海綿上走到地面上,很明顯海綿的形變是可見的;而地面卻看不到形變,這是否說明壓力產生的效果不同?經過思考、討論,學生提出學生乙的壓力和受力面積都相同。筆者接著引導:“為什么海綿卻發生了形變呢?”這樣就把海綿與地面擺在了學生面前,讓他們對二者進行對比、分析,有學生提出:“海綿本身是軟的,而地面本身是硬的,所以海綿更容易發生形變。”筆者追問:“如果學生乙沒有站在海綿上,它會形變嗎?”在筆者的引導下,使學生認識到了是壓力產生的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然后引出壓強的概念,他們就容易理解了。
總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選擇簡約的教學方式,讓初中物理課堂回歸本真,實現有效教學;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他們的課堂主體作用,進而構建精彩、高效的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