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芳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學,福建莆田 351144)
高中生物是一門較為抽象復雜的學科,并且生物知識有著極強的理論性,這對教師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多媒體技術有著強大的表現力,可以以一種較為簡單形象的形式傳遞大量的信息[1]。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生物教學,能夠將抽象復雜的生物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更加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識,從而提高生物學科素養。
在目前的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濫用多媒體技術,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都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性;有些教師甚至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嚴重偏離教學內容,一味地強調多媒體技術的娛樂性;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節奏過快,反而降低了學生的課堂效率,不利于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立足于這樣的應用現狀,筆者提出以建議,以求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促進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提升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枯燥的高中生活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投入到生物的學習中,才能在學習中不斷提升效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同于傳統的黑板教學,它以生動形象的音頻、圖畫不斷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得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的學習中;另外,在生物教學中,有些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少,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合理的情景,使難點得到較好的突破,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生動的生物情境下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
例如,筆者在教授《細胞的結構》這一課的時候,就利用多媒體影音技術為學生播放了提前制作的3D細胞結構圖,結合網絡上相關視頻,讓學生更為直觀、更為立體地認識細胞的構造。這樣一來,學生首先可以通過3D圖對課程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能夠在創設的生物情境下開展探討;進而深入了解細胞的結構,為今后的生物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前文中提到過,目前生物多媒體應用中,有些教師脫離了教材內容,不考慮教授內容與多媒體技術的契合度,盲目使用多媒體技術。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應該在應用多媒體教學之前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具體到教學中,以下幾種教學內容比較適合多媒體技術。
(1)難度大、操作困難的實驗。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據了半壁江山;但在這些實驗中,并不是所有實驗都可以到實驗室完成。這些較難的實驗受到學校設備或其他因素的局限,只能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教授。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中,考慮到實驗的復雜以及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決定使用圖片和音頻向學生展示實驗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實驗復雜的問題,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
(2)黑板教學難以體現的教學內容。在生物教學中,有些知識難以通過板書向學生展示出來,此時就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輔助功能。例如,筆者在教授《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這一課的過程中,考慮到板書的局限性,就通過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染色體的圖片和相關視頻,增進了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
(3)抽象枯燥的內容。多媒體技術的最大優勢就是形象生動。教師在教授乏味難懂的知識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的優勢,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這一點在前文中有過敘述,不在此贅述。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更是如此。新課標要求廣大教師敢于突破舊有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本身就具有“新”的特點,教師要在其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實現多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合理運用[2]。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也可以增加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教師應該從全局出發,探究多媒體教學的多樣運用。在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功能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運用校園網將教學資源進行實時分享。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課下的時間下載資源,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主性。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情境,讓他們進行小組分工協作。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與班內同學交流,這樣能夠很好地鍛煉他們的合作交流能力,豐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筆者在教授《種群和群落》這一課的時候,就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例子;之后引導他們在組內共同探討二者的區別并進行舉例,然后將成果展示到班內。在這樣的氛圍下,全班學生共同舉例,加深了對二者概念的理解。
生物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人們生活在一個生物的世界。生物科技的發展為社會和人類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延伸,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信息量豐富的特點,不斷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豐富他們的生物知識,在取得考試測評優勢的同時以求能對他們的生活進行指導。
具體到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利用網絡搜集相關課外信息,在課上以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擴展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相關知識鏈接發送到校園網上,以便于學生獲取知識,豐富生活。
例如,筆者在教授《遺傳因子的發現》這一課的時候,除了向學生講解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之外,還使用多媒體為他們播放了袁隆平雜交水稻實驗的相關視頻。對于孟德爾,學生不免有些陌生;但對于袁隆平,大家都不陌生。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通過身邊的例子了解課程內容,而且還能夠將抽象難懂的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事件聯系起來,這對于他們能力的發展有著長足的意義。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拓展的時候,要選取適合的內容進行拓展,立足于教材內容,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已經在高中教學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對于教學的輔助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并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講解,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他們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