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岱山分校 郭 亞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學生根據教師安排的課題有意識地組合到一起,群策群力,作為責任共同體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通過平等交流、互相幫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內容、了解未知知識。將小組學習運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交流進步、取長補短。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數學中講課、做題的無交流學習模式,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帶動全體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合作學習要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有效開展,就要形成輕松愉快、平等交流、活力十足的課堂氣息,幫助學生在課堂中以自由、自愿、自信的心態進行學習,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聲討論,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沒有后顧之憂,不必在意他人看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糾正數學學習中的誤區。教師要在調節課堂氛圍的過程中發揮引導性作用,例如,在進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并引導學生思考:“根據一個條件畫出的三角形全等嗎?”教師觀察學生思考結果,在合作學習陷入僵局時鼓勵學生討論:“幾個限定條件下三角形全等?”調動合作學習的氣氛,避免學生產生尷尬情緒。在合作學習討論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總結全等三角形判定原則,引導學生加強對全等三角形“SSS”條件的理解,最后檢查學習成果,學生在小組之間交換學習筆記,指出并幫助改正對方筆記中的錯誤,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難以自行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難點。教師應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提問,檢驗學生對全等三角形判定條件的掌握程度。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使用全等三角形的例子,在交流、討論的歡樂氣氛中結束本節課。在輕松學習氛圍下掌握知識較之被動地接受知識更能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學生回憶、復習時也會比較容易。
數學學習充滿公式、圖形、計算,數學學習圍繞這些內容展開難免不易吸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數學的樂趣不是來自復雜的公式與計算本身,而是探索、解決數學問題時付出的努力、得出成果時的欣喜。因此教師應通過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起來,教師可以通過設立情境、鼓勵小組探索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沿著教師設立的情境思考,合作學習就變得具有意義。例如,教師在進行《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的教學時,先帶學生了解坐標的組成,坐標在表示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接著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班級座次變為坐標,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繪制坐標圖,鼓勵學生將自己小組內成員的名字根據班級座次標注在坐標圖的相應位置。學生得到了這個如此貼近班級生活的任務,情緒高漲,在小組內爭相討論每個同學的位置,學生在合作、爭辯中學習坐標的簡單運用。在合作學習完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圖形平移與點的坐標變化的關系,讓學生反思、總結。情境教學讓學習變成了一件貼近生活、有意思的活動,學生參與情境、動腦思考、獲得知識。
合作學習也不應脫離獨立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善于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往往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往往是由于學生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對某一個問題進行了思考,而不是借助外界的力量,懂得了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思維。很多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都會感到無從下手,是受限于解題思維,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也應發揮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并進行合作交流。例如,教師在進行《投影與視圖的研究與應用》的教學時,可以只給出部分視圖,由學生獨立繪制剩余幾何體的形狀。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構思符合條件的相關幾何體的形狀特征,再根據某些細節一一排除,經過一番仔細推敲之后,學生就能很容易地找出符合條件的幾何體。在構思陷入困境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模式觀察實體,讓學生根據觀察結果進行交流,小組分工,從不同的角度繪制視圖,在多次練習中,學生掌握了一般規律,很快找出問題的答案。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又給了學生交流想法、共享資源的機會,在考場上面對較復雜的數學問題時,學生更能夠冷靜分析,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通過小組互動將學生主動性調動起來,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教師應積極推動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開展,讓學生在合作共享中掌握更加系統、完備的知識,教師也能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成果。但是教師也應意識到,合作學習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模式,不是萬能的教學方法,將其運用得當自然事半功倍,但也應注意適度,合作學習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教學需要進行適當整合,讓其發揮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應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