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縣教師進修學校 林翠霞
試卷講評課是考試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考試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的一種課型,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節優質的試卷講評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糾正認知偏差、發展思維能力,還可以促使教師對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在課堂調研中發現,多數教師忽視試卷講評課教學,課堂教學呈現簡單機械、費時低效的現象。
在試卷講評課中,多數教師往往表現得主觀意識很強,擔心學生學不懂,總想多講一些,讓學生多掌握一些,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很少有機會參與交流、探討,一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很不耐煩。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這樣一種普遍的做法,那就是不管試卷難易程度,不管學生答題情況,通常按照試題的順序,從第一題一直講到最后一題,這樣的講評方式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對于優生來說,他們對考查的知識基本會了,感覺沒有聽頭,而對于中下生來說,還有許多不明之處,但受時間限制,只能盲目地在抄答案,訂正錯誤。
試卷講評中,以完成試卷中錯題訂正為目標,就題論題,未能根據學生對相關知識、方法的掌握情況,精心設計好針對性的練習題,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不到發展,試卷講評失去了有效的價值。
試卷講評課的目的在于激勵、矯正、強化、示范,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要提高試卷講評課質量,需要改進講評的教學方式,尋找適合學生發展的路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借助試卷講評這一時機,讓學生在糾錯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學情是課堂教學的風向標,學情把準了,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就清晰了,教師也就明白了一節試卷講評課應重點講評哪些內容。因此,試卷評閱后,要準確及時地進行成績統計和試卷分析。成績統計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每題錯誤人數、各分數段人數。試卷分析包括分類統計學生錯題情況,詳細分析學生對所學知識、方法的掌握情況,找出致錯根源,根據學生錯題情況,認真設計好具有針對性的訓練題,以便在講評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試卷評閱后,教師應及時把試卷先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課前通過再次讀題思考、查閱課本或與同學交流,對試卷中的部分錯誤自行糾正,同時要求學生對錯誤原因進行分析,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對自評中還不會糾正的錯題做上記號,以便在講評課中帶著問題有重點地討論和聽講。
試卷講評時,教師可以用簡短的時間向學生反饋班上考試成績各分數段的人數情況,使學生知道自己成績所處的位置。表揚優生和取得進步的學生,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并產生再接再厲的內驅力,借此促使其他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努力進取,同時,對學習有困難、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進行鼓勵,并提出教師對他們的期望。
主要針對試卷中學生易混易錯、難以理解的題目重點評析,這是試卷講評的主要環節,旨在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明確致誤原因,把握糾錯方法,并及時釋惑解難,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1)分類評析。在試卷講評中,通常是按試卷的編排順序,將學生錯誤集中或有不同解題方法的題目逐題講評。但同一份試卷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同類的題目,將同類型的題目進行歸納講解,可以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或解題方法進一步理解,形成較完整的認知結構。如,五年級下冊期中考試卷,一位教師把學生的典型錯題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概念、法則的理解模糊的,另一類是解決策略沒掌握的。比如概念理解不清的有以下幾題:①填空題:把一袋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袋糖的( ),這里把( )看作單位1。②選擇題:把5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吃,每人吃( )個月餅。A.B.③如果用a表示一個偶數,那么與a相鄰的兩個奇數表示為( )和( )。④一個長方體保鮮盒,底面是一個周長為34cm的長方形,高為14cm,如果長和寬的厘米數都是合數,那么這個保鮮盒的容積是多少?前兩題的錯因是學生把分數的意義與除法的意義混淆了,第③小題學生不理解偶數與相鄰兩個奇數之間的關系,第④小題計算保鮮盒的容積,學生不能根據合數的意義找出長方體長和寬的厘米數。試卷中解決策略錯例集中在解決問題上,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利用畫圖或假設、轉化等方法進行思考、糾錯。
(2)呈現過程。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會想問題,這是數學試卷講評課中最有價值的體現。在試卷講評的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表述思維過程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思考過程,特別是填空題和選擇題。試卷中只要求呈現結果,在試卷訂正時,要讓學生講道理、說思路。如三年級下冊期中考試卷中有兩道選擇題:①被除數末尾有0,商的末尾( )。A.可能有0;B.一定沒有0;C一定有0。②學校在冬冬家的東南方向,冬冬家在學校的( )。A.東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第①題,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題目,用舉例的方法說明答案是怎么得到的,第②題,讓學生借助方位圖,理解方向的相對性。這樣分析,以法導學,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3)辨析反思。試卷講評中,通過對比辨析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可以從答題錯例入手,通過正反例對比,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辨析,發現解題的錯誤根源。如四年級期中考的一道解決問題:100克花生可以榨45千克花生油,1千克花生可以榨多少千克花生油?多數學生錯解為“100÷45=2.222……(千克)”或“45÷100=0.45(千克)”,針對題目解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如果是這樣解答,求的是什么結果?問題應該怎么設問?通過對比,學生明確到問題不同,其解決的思路也不一樣,意識到認真審題的重要性。
試卷的講評不是為了讓學生簡單地訂正錯誤,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一道題目掌握一類題目的解答方法,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練等方式,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在評析錯例時,可以將練習與評析穿插進行,當講完某一道題后,就對這道題進行強化、拓展、變式練習。如三年級下冊期中試卷中有題:180是6的( )倍,90的3倍是( ),可以設計如下練習:紅花有120朵,黃花朵數是紅花的4倍,黃花有( )朵;紅花有120朵,黃花有4朵,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 )倍。再如:12×99=1188;22×99=2178;32×99=3168;52×99=( )。糾錯完以后將題目拓展為:62×99;72×99;82×99;92×99。讓學生按照發現的規律接著寫得數。又如解決問題:豆豆看一本360頁的故事書,平均每天看21頁,看了2周后,看了多少頁?這是一道有多余條件的連乘問題,有的學生對2周不理解,造成失分,還有的學生對題目數量關系不理解,所有的數都拿來用,因此對這樣的題目,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幾周的含義,然后將題目做如下變式:豆豆看一本360頁的故事書,平均每天看21頁,看了3周后,看了多少頁?豆豆看一本360頁的故事書,平均每天看21頁,看了5天,還剩多少頁?通過變式拓展訓練,改變學生思維定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
試卷講評課中,多數教師忽視課堂小結,常常時間一到就匆匆下課。其實,試卷講評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如:通過這節課學習,你對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有哪些新的認識?你還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
試卷講評課是教研中的冷門,要發揮試卷講評課的功能,需要教師加強研究,不斷完善、優化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結構,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突出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