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學 姚 瑋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它可以使得兒童獲得快樂,滿足兒童的需要,是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一種良好的活動方式。老師在教學中引入一些兒童熟悉的游戲,使學習和游戲有機結合,將教學變得“游戲化”,會使原來沉悶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有趣、生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另一方面,老師可以利用游戲的競爭性、挑戰性、團隊性等特點,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始終保持強烈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還能夠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合作、競爭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對學生有著極高的期待值,但是這種期待更多地體現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求上面,對學生的評價也多是針對成績而做出的。這樣的情況導致的結果就是為了提高成績,學校和老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方式進行教學,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等。在這種模式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在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中也會出現差異化對待,會使一部分學生心理受到打擊,失去學習的熱情甚至厭學,久而久之,重成績輕素質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新課標的核心價值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學生是學生的主體,學校和老師應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往往還是老師主導學習,老師的教學思想還停留在過去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想著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不理想,也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很多學校和老師還在沿用應試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只是“填鴨式”教學,全程和學生很少交流互動,使得課堂教學比較枯燥無趣,學生在被動接受的過程中也會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才去接受,而不是自主地去學習、思考和探索,數學教學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應用,而且很多的知識內容或案例就來源于生活,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游戲,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有了興趣,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因為人民幣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很多小學生早就認識甚至會使用人民幣,但大部分的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不全面,老師可以很好地應用游戲來讓學生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首先老師可以帶一套人民幣到課堂上,讓學生一一認識,然后創設一個“超市購物記”的游戲,用不同顏色的卡片代表不同面額的人民幣,用學生身邊的尺子、橡皮等文具代表不同價值的商品,讓學生分組合作,一人扮演收銀員,不同的人扮演買東西的顧客,通過學生親自購物和算賬,使學生加深對人民幣的印象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可以很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老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做到這一點,老師一定要重視課堂環境的創設,只有在輕松、活潑的課堂環境中和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互動,學生才會沒有心理壓力,才會大膽質疑,認真思考。
比如在學習《統計和可能性》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問學生:“在很多的競技比賽中都是利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出場順序,這種方法公平嗎?”有的學生回答公平,有的回答不公平,老師再接著問學生為什么有這種想法、怎么來證明這種方法公不公平,然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拋硬幣統計次數,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發現拋硬幣出現正反面的幾率差不多,所以這種方法是公平的。老師再接著引導學生去思考和實踐“扔骰子出現六點的可能性有多大”,使學生通過實踐和統計對可能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對概率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應不僅限于課堂,老師應組織學生開展學習小組,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拓展,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思考和探索,提高知識儲備和拓展。老師還可以開展小組對抗賽之類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競爭意識,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但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老師必須轉變教學思想,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注重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合理利用游戲化教學,方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