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四會市教育局 許惠英
數學認知能力是人類存在于客觀世界的必備基礎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凸顯出其重要性,在教學中也越來越開始重視數學知識的系統性與關聯性。四則運算是小學階段數學知識中的重點部分,有效的四則運算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四則運算法則與規律的掌握,在應用中提升進行簡便計算的能力;夯實數學基礎知識,提升運算速度與質量,與整體數學知識形成互為關聯的網絡。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中,四則運算是一個難點,但是不管是哪一種知識點的學習,只要有了正確的做題方法,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四則運算也是如此。關于四則運算的做題方法,教師要將做題公式以及正確的運算規則向學生講解清楚,幫助學生相對輕松地解決相關習題。關于相關公式與運算法則的講解,首先,教師要將最基礎的運算法則清楚明了地傳授給學生,其次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將運算的正確順序傳達給學生,并在解題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解題公式,將計算過程簡化,提升學生數學運算的解題速度。
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直接影響最終運算結果的正確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理清四則運算的正確順序,教學過程中的重心要始終圍繞突出強化學生對四則運算正確順序的體驗來進行。首先,要選擇恰當的四則運算題目直接引入,如100-20×3,讓學生在隨堂本上獨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進行巡視,完成之后進行全班交流,可以邀請同學上臺板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先請學生進行解說,或者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大家得出正確結果之后,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思索:為什么不是先算100-20?此時,教師可以設立課堂教學情境,例如:學校購買了100盆花,分配給了三個年級,每個年級20盆,那么還剩多少盆花沒有分配?教師首先要提出問題:要解決花的分配,需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最后教師總結:很顯然,要知道還有多少盆花沒有分配,必須要先算出已經分配了多少盆花,也就是先算乘法,后算減法。如果從左向右按照先減后乘的順序,結果就不對了,不可能分配了三個年級之后,剩下的花比原來的總數還多。如此看來,在四則運算中,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不是隨便規定的,而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定的。當學生明白這一點之后,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提升,引入小括號。依然拿剛才的算式進行講解,“怎樣變化一下才會先算減法后算乘法呢?”由學生來回答,一般都能夠根據運算定律得知,只要加一個小括號就可以了,此時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思索:為什么加入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呢?此時,可以再度創設情境,引入實際應用問題,如:小白和哥哥姐姐進行一分鐘拍球比賽,小白一分鐘拍了100下,比姐姐多拍了20下,哥哥拍球次數是姐姐的3倍,問哥哥拍了多少下?這個問題的解決,必須要先算出姐姐拍球的次數,那么就是先算減法,再算乘法,得出哥哥拍球的次數,因此算式就應該是(100-20)×3。由情境創設實際問題來進行四則運算的先后順序的體驗,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中,使運算能力不斷得以強化。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掌握數學相關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其中的神奇與奧妙,僅僅依靠學生自己的能力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就要在教學內容與方式上有所創新,首先,教師自己就需要有更寬廣的視野以及深刻的感悟,才能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如果教師自身在教學中就僅僅拘泥于教材,學生就更談不上有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體會了。關于四則運算的教學,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如果教師認為相關的定律是規定的,那么學生也就認為是規定而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關于四則運算的相關定律不僅僅是規定,更是為了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需求。例如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天都會有購物交易,可以將具體的實例引入教學中,當具體的案例聯系生活實際的時候,學生通常會對數學知識更加感興趣,運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則運算幾乎貫穿了整個小學數學的課程學習階段,占據小學數學知識的絕大部分,可以看出四則運算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回想以往的四則運算教學,通常都是直奔主題,直接告訴學生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然后學生進行模仿訓練,在計算的準確度和熟練程度上確實是有效的,但是機械的算式練習只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枯燥,真正在解決應用問題的時候常常錯誤百出。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在探索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以及括號的作用,而在主動的探索中,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自覺主動的,利于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良好思維習慣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1]陳玲玲.如何提高小學生四則混合運算的準確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6(5).
[2]羅鳴亮.說出算式背后的故事——《混合運算》教學實錄與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14(2).
[3]張琦.張笑笑.數學運算規則的樣例學習:實驗研究與理論探索[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